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各行各业对安全性能的需求愈发迫切。
安全性能评估作为衡量信息系统安全强度的重要手段,其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安全保障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安全性能评估及其标准,以期提高全社会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共同构建信赖的基石。
安全性能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对信息系统、网络、产品等的安全性能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过程。
其目的是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确保系统在各种攻击场景下的稳定运行。
安全性能评估的内容包括系统漏洞分析、风险评估、安全防护策略等。
安全性能评估标准是指对安全性能评估过程、方法、结果等方面制定的规范化指导文件。
目前,国际和国内都有一系列成熟的安全性能评估标准,如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
这些标准提供了安全性能评估的框架和方法论,为评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安全性能评估流程通常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
其中准备阶段主要是明确评估目的、范围和目标,收集相关资料;实施阶段包括现场调查、系统测试、漏洞扫描等;报告阶段则是编写评估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和混合评估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需根据评估目标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安全性能评估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金融等领域,为各类组织提供安全保障。
例如,政府部门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评估,确保政务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企业通过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能评估,预防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金融机构通过对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能评估,保障金融交易的安全和客户的权益。
这些实践应用证明了安全性能评估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尽管安全性能评估在安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评估标准的统一性和适应性、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效率、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未来安全性能评估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一是标准化程度更高,形成全球统一的评估标准;二是智能化程度更深,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评估效率;三是实战化导向更强,以实际攻击场景为基础进行安全性能评估。
安全性能评估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其标准和流程的不断完善对提高组织的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详细介绍了安全性能评估及其标准,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信息安全问题,加强安全性能评估和防护工作,共同构建信赖的基石。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安全性能评估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需要不断完善评估标准和方法,提高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安全性能评估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形成统一的评估体系;二是提高安全性能评估的智能化水平,利用新技术提高评估效率;三是加强实战化训练,提高评估结果的实战价值;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专业的安全性能评估团队。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将更好地应对信息安全挑战,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二甲苯分子式二甲苯(dimethylbenzene)为无色透明液体;是苯环上两个氢被甲基取代的产物,存在邻、间、对三种异构体,在工业上,二甲苯即指上述异构体的混合物。 二甲苯具特臭、易燃,与乙醇、氯仿或乙醚能任意混合,在水中不溶。 沸点为137~140℃。 二甲苯毒性中等,也有一定致癌性。 二甲苯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合成纤维、塑料、燃料、橡胶,各种涂料的添加剂以及各种胶粘剂、防水材料中,还可来自燃料和烟叶的燃烧气。
二甲苯具有中等毒性。 经皮肤吸收后,对健康的影响远比苯小。 若不慎口服了二甲苯或含有二甲苯溶剂时,即强烈刺激食道和胃,并引起呕吐,还可能引起血性肺炎,应立即饮入液体石蜡,延医诊治。 二甲苯蒸气对小鼠的LC为6000*10-6,大鼠经口最低致死量4000mg/kg。
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 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 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症,女人有可能导致月经异常。 皮肤接触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代谢和降解在人和动物体内,吸入的二甲苯除3%~6%被直接呼出外,二甲苯的三种异构体都有代谢为相应的苯甲酸(60%的邻-二甲苯、80%~90%的间、对-二甲苯),然后这些酸与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起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邻-苯甲酸与葡萄粮醛酸结合,而对-苯甲酸必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生成相应的甲基马尿酸而排出体外。 与此同时,可能少量形成相应的二甲苯酚(酚类)与氢化2-甲基-3-羟基苯甲酸(2%以下)。
残留与蓄积在职业性接触中,二甲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身体。 对全部二甲苯的异构体而言,由肺吸收其蒸气的情况相同,总量达60%~70%,在整个的接触时期中,这个吸收量比较恒定。 二甲苯溶液可经完整皮肤以平均吸收率为2.25µg/(cm3·min)(范围0.7~4.3µg/(cm3·min))被吸收,二甲苯蒸气的经皮吸收与直接接触液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二甲苯的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上面我们已经说过进入人体的二甲苯,可以在人体的NADP(转酶II)和NAD(转酶I)存在下生成甲基苯甲酸,然后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甲基马尿酸在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 即使是吸入后残留在肺部的3%-6%的二甲苯,也在接触后的3小时内(半衰期为0.5~1小时)全部被呼出体外。 评价接触二甲苯的残留试验,主要是测定尿内甲基马尿酸的含量,也有人建议测定咱出气体中或血液中二甲苯的含量,但后者的结果往往并不准确。 由于甲基马尿酸并不天然存在于尿中,又由于它几乎是全部滞留的二甲苯代谢物,因而测定它的存在是最好的二甲苯接触试验的确证。 二甲苯能相当持久地存在于饮水中。 自来水中二甲苯的浓度为5mg/L时,其气味强度相当于5级,二甲苯的特有气味则要过7至8天才能消失;气味强度为3级时则需4至5天。 河水中二甲苯的气味保持的时间较短,这与起始浓度的高低有关,一般可保留3至5天。
迁移转化二甲苯主要由原油在石油化工过程中制造,它广泛用于颜料、油漆等的稀释剂,印刷、橡胶、皮革工业的溶剂。 作为清洁剂和去油污剂,航空燃料的一种成分,化学工厂和合成纤维工业的原材料和中间物质,以及织物的纸张的涂料和浸渍料。 二甲苯可通过机械排风和通风设备排入大气而造成污染。 一座精炼油厂排放入大气的二甲苯高达13.18~1145g/h,二甲苯可随其生产和使用单位所排入的废水进入水体,生产1吨二甲苯,一般排出含二甲苯300~1000mg/L的废水2立方米。 由于二甲苯在水溶液中挥发的趋势较强,因此可以认为其在地表水中不是持久性的污染物。 二甲苯在环境中也可以生物降解,但这种过程的速度比挥发过程的速率低得多。 挥发到空中的二甲苯也可能被光解,这是它的主要迁移转化过程。
二甲苯由呼气和代谢物从人体排出的速度很快,在接触停止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二甲苯能相当持久的存在于饮水中。 由于二甲苯在水溶液中挥发性较强,因此,可以认为其在地表水中不是持久性污染物。 二甲苯在环境中也可以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但其速度比挥发低得多,挥发到空气中的二甲苯可被光解。 可与氧化剂反应,高浓度气体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二甲苯有中等程度的燃烧危险。 由于其蒸气比空气重,燃烧时火焰沿地面扩散。 二甲苯易挥发,发生事故现场会弥漫着二甲苯的特殊芳香味,倾泄入水中的二甲苯可漂浮在水面上,或呈油状物分布在水面,可造成鱼类和水生生物的死亡。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迅速将被二甲苯污染的土壤收集起来,转移到安全地带。 对污染地带沿地面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气。 迅速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并用围栏等限制水面二甲苯的扩散。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水,催吐。 就医。
四、治理装修污染中的二甲苯的方法有:竹炭吸附法和化学剂反应法!前者为物理作用,后者为化学作用!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包装及贮运采用镀锌铁桶包装,每桶180kg。 亦可用槽车装运。
二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机合成、合成橡胶、油漆和染料、合成纤维、石油加工、制药、纤维素等生产工厂的废水废气,以及生产设备不密封和车间通风换气,是环境中二甲苯的主要来源。 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翻车、泄漏,火灾也会造成意外污染事故。
环境标准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00mg/m3(二甲苯)
中国(TJ36-79)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30mg/m3(一次值、二甲苯)
中国(GB-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甲苯)
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70(表2);90(表1)
②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二级1.0~10(表2);1.2~12(表1)
三级1.5~15(表2);1.8~18(表1)
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1.2mg/m3(表2);1.5mg/m3(表1)
中国(待颁布) 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5mg/L(二甲苯)
中国(GH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III类水域特定值) 0.5mg/L(二甲苯)
中国(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一级:0.4mg/L
二级:0.6mg/L
三级:1.0mg/L
电视机的性能技术指标有很多,国家规定的必须检测的项目就有数十项,其中主要的有1.安全性能:电视机的安全性能是为了保证使用者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安全要求属强制性要求,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电视机不允许生产,有问题要限期解决。 ;2.电、光、声、色性能:电视机的这些性能反映该机器的综合性能水平,按照有关规定,共有 50多个项目。 我国在例行的质量检测中约有20~30个主要指标,如灵敏度、选择性、自动频率控制范围、音频输出功率等;3.干扰特性:电视机的干扰等项指标主要表征电视机对其他电器和家用电子产品的干扰以及对市电电网的污染(如本振辐射、注入电网的射频干扰电压等);4.电视机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值基本上反映了整机长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我国大多数彩色电视机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值在h左右,与国外水平相差不大;5.电视机的温度稳定性,主要指电视机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工作的能力;6.机械强度:是电视机在恶劣的机械条件下正常工作的能力。
企业内部涉及的各专项管理,包括党群工作,实际上都有一个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客观需要,如何卓有成效、全面、定期地开展类似合规性评价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具体工作中,各级管理者会考虑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贯彻落实,但是,与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合规性评价工作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一是还没有将这种与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要求,上升到一定的认识高度和管理高度,有点仅作为企业管理的“自选动作”,因人而异;二是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三是由于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不够全面,难免法律风险的隐患存在,主动防范的意识不强、措施不力。 因此,在企业全面推行合规性评价工作很有必要,意义重大。 (一)全面开展合规性评价,有利于提高普法工作绩效,促进学法与用法的密切结合。 依法治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010年已是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收官之年,即将转入第六个五年规划。 作为企业,要针对自身实际搞好普法工作,重点要把握的是学法是前提,用法是核心、是落脚点;学用结合,才能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既能熟悉掌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知识,又能熟练运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 要提高普法的绩效,全面开展合规性评价不失为促使普法工作达到学用结合的一项具体好措施:第一,具有规范性,《GB/T-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对合规性评价提出了具体的步骤和的方法,包括识别、应用、评价、持续改进等项工作,评价内容既包括规章制度的符合性,更注重执行的有效性,环环紧扣。 据此运作,既能够与国际标准化ISO管理规范接轨,也促使学法、用法有效融合,使依法管理工作更为严谨、细致、扎实。 第二,具有系统性,包括党群工作在内的企业各专项管理全面开展合规性评价,则能够覆盖企业全方位,有效防止适用于各个管理专业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漏缺项,全面落实国家对企业的法制监管。 第三,具有协同性,合规性评价工作从单一的环境管理体系中运作,扩大推广至企业内部各个专项管理,成为管理工作的共同要求。 (二)全面开展合规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各方面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 《GB/T-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提出的合规性评价,旨在通过核查、对比的方式,客观地分析了解自身环境管理现状与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汽车事故造成的巨大损失,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对汽车碰撞安全性做出了强制性要求,并建立了各自的法规世界各国安全机构都是以汽车碰撞试验作为汽车安全的考评指标,但众所周知,各个地区及国家的碰撞标准又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综合比较了欧洲,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四大地区及国家的安全碰撞标准,简单概括来说。 分为以下四大特点:1, 欧洲欧洲NCAP汽车安全测试机构不定期对已上市的新车和进口车进行碰撞试验,内容大约包括两个方面,正面和侧面碰撞。 正面碰撞速度为64公里/小时,侧面碰撞速度为50公里/小时。 碰撞测试成绩则由星级(★)表示,共有五个星级,星级越高表示该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越好,达到33分为满分。 2,美国从2003年款开始,新车须通过每小时66公里的前撞;从2005年款车开始,车辆必须能够通过每小时54公里速度的侧撞;从2007年款车开始,每个厂家须有40%的车辆通过每小时80公里速度的后撞;从2008年款车开始,每个厂家必须有70%的车辆通过每小时80公里速度的后撞;从2009年款车开始,所有的车辆都必须通过后撞测试。 “美国道路安全保险协会”(HHS),也对汽车进行碰撞试验,结果将反映在“碰撞安全性评价”中,这一指标显示了遭遇重大交通事故时生还的概率。 3,日本日本的NCAP体系简称JN鄄CAP,是目前NCAP体系中最为严酷的。 目前测试项目包括时速为55公里的正面碰撞,时速为64公里的40%偏置碰撞以及时速为55公里的侧面碰撞。 试验不仅要求车辆在和障碍物接触时拥有相当大的初速度,而且被测车型既要接受100%正面碰撞又要正面40%偏置碰撞,这无疑是对车辆的前舱吸能性和刚性两对看似矛盾的性能同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中国正面碰撞的速度标准为50公里/小时,碰撞方式为100%正面碰撞,碰撞测试只有两种结果:“通过”和“不通过”。 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侧面和后面碰撞标准是,让一块硬而重的障碍物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侧面或者后面撞击静止的汽车,碰撞后,要求车辆的车门能够打开、燃油不泄露、车内的试验用假人不能出现太大的伤害。 这与国外的碰撞标准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标签: 安全性能评估标准、 安全性能评估、本文地址: https://www.vjfw.com/article/d19869bf949ae1480497.html
上一篇:热门品牌竞争激烈,专业性能与质量成为竞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