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系统中,短路是一种常见的故障现象,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系统瘫痪甚至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
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短路保护器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短路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
短路保护器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主要作用是在发生短路故障时,迅速切断电路,以防止设备损坏和事故发生。
除此之外,短路保护器还能在欠压、过流等异常情况下起到保护作用,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短路保护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流检测和判断。
当电路正常时,保护器内部的电流互感器检测到电流值较小,处于正常范围内。
一旦电路中发生短路故障,电流会迅速增大,超过设定值。
此时,保护器通过内部的电子元件迅速识别到这一变化,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判断和执行动作,切断电路。
1. 电流检测:保护器通过电流互感器实时检测电路中的电流值。
2. 数据分析:保护器内部的电子元件对检测到的电流值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
3. 故障判断:当电流值超过设定值时,保护器判断为发生短路故障。
4. 动作执行:保护器内部的执行机构在接收到故障信号后,迅速动作,切断电路。
1. 电流检测技术:电流检测是短路保护器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电流互感器实时检测电路中的电流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 故障判断算法:故障判断算法是短路保护器的核心软件技术。通过对检测到的电流值进行分析和比较,判断电路是否发生短路故障。
3. 执行机构设计:执行机构是短路保护器的关键硬件部分,其动作速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保护器的性能。
短路保护器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等领域。
例如,在电力系统中,短路保护器用于保护发电机组、变压器、输电线路等关键设备;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短路保护器用于保护机械设备、控制系统等;在智能家居领域,短路保护器用于保障家庭用电安全。
1. 响应速度快:短路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识别并切断短路电路,防止设备损坏。
2. 可靠性高:保护器采用先进的电流检测技术和故障判断算法,能准确判断故障并快速动作。
3. 保护功能全面:除了短路保护外,还能在欠压、过流等异常情况下起到保护作用。
1. 成本较高:相较于传统保护装置,短路保护器的成本较高。
2. 安装和维护难度:由于短路保护器结构复杂,安装和维护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短路保护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在保障用电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先进的电流检测技术和故障判断算法,能在短时间内识别并切断短路电路,防止设备损坏和事故发生。
其较高的成本和安装维护难度也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短路保护器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1 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漏电保护器主要包括检测元件(零序电流互感器)、中间环节(包括放大器、比较器、脱扣器等)、执行元件(主开关)以及试验元件等几个部分。 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的漏电保护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TA 为零序电流互感器, GF 为主开关, TL 为主开关的分励脱扣器线圈。 在被保护电路工作正常, 没有发生漏电或触电的情况下, 由克希荷夫定律可知, 通过TA 一次侧的电流相量和等于零, 即:这样TA的二次侧不产生感应电动势, 漏电保护器不动作, 系统保持正常供电。 当被保护电路发生漏电或有人触电时, 由于漏电电流的存在, 通过TA 一次侧各相电流的相量和不再等于零,产生了漏电电流Ik。 在铁心中出现了交变磁通。 在交变磁通作用下, TL二次侧线圈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 此漏电信号经中间环节进行处理和比较,当达到预定值时, 使主开关分励脱扣器线圈TL 通电, 驱动主开关GF 自动跳闸, 切断故障电路,从而实现保护。 用于单相回路及三相三线制的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与此相同, 不赘述。 2 装设漏电保护器的范围 1992 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标GB《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 对全国城乡装设漏电保护器做出统一规定。 2.1 必须装漏电保护器(漏电开关) 的设备和场所 (1) 属于I类的移动式电气设备及手持式电动工具(I类电气产品, 即产品的防电击保护不仅依靠设备的基本绝缘,而且还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 如产品外壳接地) ; (2) 安装在潮湿、强腐蚀性等恶劣场所的电气设备; (3) 建筑施工工地的电气施工机械设备; (4) 暂设临时用电的电器设备; (5) 宾馆、饭店及招待所的客房内插座回路; (6) 机关、学校、企业、住宅等建筑物内的插座回路; (7) 游泳池、喷水池、浴池的水中照明设备; (8) 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设备; (9) 医院中直接接触人体的电气医用设备; (10) 其它需要安装漏电保护器的场所。 2.2 报警式漏电保护器的应用 对一旦发生漏电切断电源时, 会造成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的电气装置或场所, 应安装报警式漏电保护器, 如: (1) 公共场所的通道照明、应急照明; (2) 消防用电梯及确保公共场所安全的设备; (3) 用于消防设备的电源, 如火灾报警装置、消防水泵、消防通道照明等; (4) 用于防盗报警的电源; (5) 其它不允许停电的特殊设备和场所。 3 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的选择 正确合理地选择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非常重要: 一方面在发生触电或泄漏电流超过允许值时, 漏电保护器可有选择地动作;另一方面, 漏电保护器在正常泄漏电流作用下不应动作, 防止供电中断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 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人体安全电流值, 国际上公认30 mA 为人体安全电流值; (2) 为了保证电网可靠运行, 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躲过低电压电网正常漏电电流; (3) 为了保证多级保护的选择性, 下一级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小于上一级额定漏电动作电流, 各级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有级差112~215 倍。 第一级漏电保护器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口处。 该级保护的线路长, 漏电电流较大, 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在无完善的多级保护时, 最大不得超过100mA; 具有完善多级保护时,漏电电流较小的电网, 非阴雨季节为75mA ,阴雨季节为200mA; 漏电电流较大的电网, 非阴雨季节为100 mA ,阴雨季节为300mA。 第二级漏电保护器安装于分支线路出口处, 被保护线路较短, 用电量不大,漏电电流较小。 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介于上、下级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之间, 一般取30~ 75 mA。 第三级漏电保护器用于保护单个或多个用电设备, 是直接防止人身触电的保护设备。 被保护线路和设备的用电量小, 漏电电流小,一般不超过10mA , 宜选用额定动作电流为30 mA , 动作时间小于011 s 的漏电保护器。 4 漏电保护器的正确接线方式 TN 系统是指配电网的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 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该接地点相接。 TN 系统可分为: TN 2S 系统 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分开的。 TN 2C 系统 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 TN 2C2S 系统 系统干线部分的前一部分保护线与中性线是共用的, 后一部分是分开的。 TT 系统 配电网低压侧的中性点直接接地, 电气设备的外露
负荷开关是可以带负荷分断的,有自灭弧功能。 隔离开关一般是不能能带负荷分断的,结构上没有灭弧罩,也有能分断负荷的隔离开关,只是结构上与负荷开关不同,相对来说简单一些。 负荷开关和隔离开关,都可以形成明显断开点,大部分断路器不具隔离功能,也有少数断路器具隔离功能。 隔离开关不具备保护功能,负荷开关有过载保护的功能。 负荷开关和熔断器的组合电器能自动跳闸,具备断路器的部分功能。 而断路器可具有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等功能。 负荷开关和断路器的本质区别就是他们的开断容量不同,断路器的开断容量可以在制造过程中做的很高但是负荷开关的开断容量是有限的。 负荷开关的保护一般是加熔断器保护,只有速断和过流。 断路器主要是依靠加电流互感器配合二次设备来保护。 负荷开关主要用在开闭所和容量不大的配电变压器(小于800KVA)。 断路器主要用在经常开断负荷的电机和大容量的变压器以及变电站里。 负荷开关是可以分断正常负荷电流,具有一定的灭弧能力;隔离开关不具备任何分断能力,只能在没有任何负荷电流的情况下开断,起到隔离电气的作用,他一般装在负荷开关或断路器的两端,起到检修负荷开关或断路器时隔离电气的作用;断路器具有分断事故负荷的作用,与各种继电保护配合,起到保护电气设备或线路的作用; 隔离开关是在断开位置满足隔离要求的开关,负荷开关是能分断正常负荷电流的开关。 断路器是具有过载、短路和欠电压保护的保护电器
家用:空气开关动力:继电器、过负荷保护器
标签: 短路保护器的作用、 短路保护器的工作原理介绍、本文地址: https://www.vjfw.com/article/cc9263e3737dba786815.html
上一篇:新型短路保护器的技术特点分析新型短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