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理到应用 (原理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文章编号:5251 更新时间:2025-07-06 分类:互联网资讯 阅读次数:

资讯内容

从原理到应用:探究原理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从原理到

一、引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科技创新、社会进步还是个人发展,都离不开原理与应用的相互转化。
原理是事物发展的基础,是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的理论结果;而应用则是原理的实践活动,是将原理转化为实际效益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原理与应用的关系入手,探讨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

二、原理与应用的基本概念

1. 原理

原理是指某一事物的基本规则和理论基础,是对某种现象或行为的本质描述。
在科学研究中,原理是构建知识体系的核心,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
原理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可以适用于广泛的事物和情境。

2. 应用

应用是将原理转化为实际效益的过程,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在应用过程中,原理的价值得到体现,同时也为原理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实践基础。
应用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创新。

三、原理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1. 相互依存

原理与应用相互依存,二者缺一不可。
原理为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而应用则是原理得以验证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没有原理的应用是盲目的,没有应用的原理则是空洞的。

2. 相互促进

原理与应用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
原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应用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又为原理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3. 转化过程

原理向应用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提取出其中的核心思想和规律;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和创新思维,对原理进行适当调整和改造,以实现原理与实际需求的匹配。
这一过程中需要科研人员、工程师、企业家等多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原理向应用的转化。

四、从原理到应用的具体实例

1. 物理学领域的实例

在物理学领域,许多重要的原理都是从实验和观察中得出的。
例如,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原理,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研究得出。
这一原理的应用广泛涉及机械、航天、汽车等多个领域,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2. 医学领域的实例

在医学领域,生物学原理和医学知识的应用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原理在理解基因功能和治疗遗传性疾病方面的应用,为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五、加强原理与应用转化的措施与建议:四点举措促转化能力加强针对从原理到应用转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加强科研人员与应用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政府和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与支持;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与推广;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应用研究等四点措施可以帮助加强原理与应用的转化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从而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体建议如下:要加强科研人员与应用人员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研讨会等形式推动双方了解与信任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质量;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与支持为科研人员提供充足的经费和资源支持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有力的保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促进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与推广通过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实现科技成果的展示、交易和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社会影响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应用研究对于成功转化的科技成果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荣誉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应用研究推动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和转化率的提高通过落实这些措施和建议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六、结语从原理到应用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需要科研人员、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推动二者的良性互动实现科技的持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原理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加强二者的转化能力推动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文章结束之际我们期待着科技发展的美好未来期待着更多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造福人类社会实现持续发展和进步。
,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加需要注重从原理到应用的转化过程。
这是我们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信心和期待所在。
科技的进步不仅需要我们深入探索和研究基本原理与应用知识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方式还对我们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难题具有深刻指导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步伐的不断加快让我们共同努力克服难题携手向前让科技的快速发展不断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来说本文深入探讨了从原理到应用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二者转化的措施与建议并展望了科技发展的美好未来呼唤更多的人共同参与进来为实现科技强国目标而努力不懈地探索前进。


本文目录导航:

    原理与之间的关系
  • 中专技校有哪些专业 ?
  • 最优法求解?
  • “伏安法”测电阻与欧姆定律的区别。?
  • 高三第一轮复习化学方法

中专技校有哪些专业 ?

1、园林专业主要课程:园林植物栽培学、园林规划与施工、园林建筑与施工、植物病虫害防治、盆景学与营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就业方向:从事园林生产、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及园林管理工作,可应聘于城镇园艺(林)公司、园林管理部门、园艺场囿、公司、物业管理等岗位。 2、现代养殖专业主要课程:兽医基础、农畜繁殖学、家畜饲养学、遗传育种学临床兽医学、特种养殖、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就业方向:能从事畜禽养殖、兽病防疫及畜牧场经营、管理工作、可应聘于乡镇、畜牧场、种猪场及兽医院等岗位。 校领导看望在广东就业的部分毕业生3、设施园艺专业主要课程:园艺设施、蔬菜设施栽培技术、果树设施栽培技术、花卉设施栽培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等。 就业方向:从事果树、蔬菜、花卉生产、园林绿化设计、会经营懂管理的工作。 现代化七连大棚4、市场营销专业主要课程:计算机基础、市场信息、市场营销、公共关系、贸易洽谈、消费心理学、现代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等课程。 学生通过考试可到得珠算等级证、计算机操作证、外语等级证、会计从业证。 推销员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就业方向:能在企业(包括金融、保险)独立从事商品采购、商品推销、贸易洽谈、市场开拓等工作,也可胜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经营理工作。 第二玻璃温室大棚 会计模拟室 5、财经与电子商务专业主要课程:电子高务英语、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商务交流、市场信息学、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电子商务概论、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等。 就业方向:能够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在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机构、网站、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商务实际工作 6、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工程力学、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液压传动、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结构与维修、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监理、AUTOCAD、摩托车结构与维修等。 就业方向:从事汽车运用、汽车维修、产品结构设计开发、工业设备使用与维修、电工等岗位的工作。 机电实验室7、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电子工程制图、电子元件识别、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电视原理与接收机、家用电器、通迅技术、电子线路等。 电子实验室就业方向:从事电子开发、维修、设计等岗位的工作。 8、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主要课程:C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基础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及系统结约、计计算机操作系统、局域网、网络规划、网络布线技术基础、VC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JAVA程序设计、微机系统分析与维修、实用软件技术、汇编语言与微机接中技术等。 就业方向:从事网络工程师、网络设计人员、网络维护人员等工作 第八计算机房 第六多媒体教室 9、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安全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 就业方向:从事计算机应用操作、常用软件的使用,网络操作管理与维护以及参加与程序设计,计算机新技术开发和推广等工作10、文秘专业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现代文秘写作、文书学、秘书学、档案管理学、公共系学、公关宣传等岗位的工作。 计算机中心就业方向: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文秘、信息与资料的搜集管理、档案理、公关宣传等岗位的工作。 1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工程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工程力学、互换性技术测量、冲压模设计、塑模设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铸模设计、挤压模设计、AUTOCAD等。 就业方向:从事各种模具设计、制造或其它机械加工等工作。 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学生在实习 工业自动化的学生在实习 12、工业自动化控制专业主要课程:工程制图、AUTOCAD、电工电子技术、金属工艺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公差与技术测量、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概论、液压传动、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夹具设计、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数控机床、机械制图、机械设备维修工艺、模具设计等。 就业方向:从事产品设计、机械制造加工工艺实施、设备维修、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管理、操作等工作。 13、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主要课程: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工业化生产、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服装CAD、服装生产管理销等。 就业方向: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作技术,包括排料、制服、缝纫、整烫、质检等工作和服装企业基层管理工作。 服装设计与工艺的学生在实习14、商务英语专业主要课程:商务英语、英文函电、商务谈判口语、经济报刊阅读、翻译技巧、经贸政策与法规、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常识、国际汇兑实务等。 就业方向:从事商务翻译、涉外商务代理、外贸易制单、涉外咨询、商务等工作。 9 纺织技术专业介绍:培养具有纺织产品设计与开发、纺织工艺设计、纺织品质控制、设备运行质量控制、纺织CAD/CAM技术运用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可从事纺织新产品设计、生产调度与管理、品质管理、设备运行质量控制、纺织商品检验等工作。 纺织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研制、性能测试、技术管理、纺织品贸易公司的质量跟单员、纺织品经营与贸易及服装企业的面料采购等工作。 10 服装专业介绍: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并且能够熟练应用不同程序、不同要求的服装理论、制造、设计、销售的一门学科就业方向:为企业培养能够独立进行服装设计、制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大中小型服装企业车间加工人员、技术人员;服装设计;大型服装厂营销人员;独立从事服装制作、销售。 11 钢铁冶炼介绍:培养能够从事钢铁冶炼中的烧结、炼铁、炼钢、浇铸专业生产操作、技术和管理工作,适应钢铁生产、设计、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专业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钢铁企业中的烧结、炼铁、炼钢等冶金行业中担任组织生产、工艺、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12 公路与桥梁介绍: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公路与桥梁工程勘测实际、现场施工、组织管理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具有其他土木工程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就业方向:面向交通、水利、建筑等行业各企事业单位,从事公路与桥梁工程建设的规划与设计、生产第一线施工组织、施工管理、施工监理、公路与桥梁工程的养护与管理及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等技术工作。 13管乐与礼仪介绍:学习相关基础知识,旨在为企事业单位、文艺团体等培养中级音乐人才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文艺岗位、地方乐团器乐演奏人员、部队文艺团体文艺兵等。 乐器销售岗位14广告设计与装潢介绍:培养能够全面掌握广告设计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具有现代设计思想和理念,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艺术素养的技术人员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装潢广告公司、装饰公司、广告设计、装饰工程管理与监理。 从事产品、商品的包装装潢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及装饰艺术设计等工作15国际商务介绍: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沟通、谈判、处理书面资料及各种外贸单据;能够运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公文、信息、单据及各类文件;掌握国际贸易的具体程序并能够独立进行谈判、订约、运输、保险、报关、结算、索赔等环节的业务活动;了解国家政策、法律、外贸体制变迁;懂得外贸商品知识与外贸企业管理,并能进行有效的国际营销。 就业方向:可在专业外贸公司、工贸公司、自营进出口企业等从事进出口业务工作、可在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国际采购、营销管理等工作;还可在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涉外经济贸易管理等工作、可在有涉外业务的各种公司、企业、组织单位中担任:译员、业务员、商检员、报关员、制单员其他相近职业岗位上工作。 16 航空乘务介绍:以民航空中服务为主,民航地面商务业务为辅,旨在为培养适合现代民航运输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优秀航空乘务员。 就业方向:星级宾馆、中外大型企业礼仪公关人员、空姐、高级文员。 17 护理专业介绍:培养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卫生保健知识、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和保健护理工作。 就业方向:学生可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涉外护理、护理管理等工作。

原理与之间的关系

最优法求解?

解:把求得总费用最少问题化为最短路问题,用vi表示“第i年初购进一台新机器”,设v5表示第4年年底,从vi到v5各画一条弧,弧(vi,vj)表示在第i年年初购进的一台新机器一直使用到第j年年初。 然后对每条弧赋予权数,弧(vi,vj)的权数即为从第i年年初购进新机器使用到第j-1年年底所花费的购置费及更换、运行维修费的综合。 权数表(单位:万元)这是一个最短路的问题,用 Dijkstra 算法求解可得到这问题的解为 4.8,即在 4 年内购买、更换及运行维修最小的总费用为:4.8 万元。 最优更新策略为:第一年末不更新第二年末更新第三年末不更新第四年末处理机器

“伏安法”测电阻与欧姆定律的区别。?

结合高考谈伏安法测电阻 王丽营 纵观近几年的实验题,题目年年翻新,没有一个照搬课本中的实验,全是对原有实验给予改造、改进、甚至创新,但题目涉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仍然立足于课本实验。 实验题作为考查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在高考试题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电学实验因其实验理论、步骤和完整性及与大学物理实验结合的紧密性,便成了高考实验考查的重中之重,电阻测量成为高考考查的焦点,伏安法测电阻是电阻测量最基本的方法,伏安法测电阻常涉及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与滑动变阻器限流、分压式的选择,前者是考虑减小系统误差,后者是考虑电路的安全及保证可读取的数据。 另外考题还常设置障碍让考生去克服,如没有电压表或没有电流表等,这就要求考生根据实验要求及提供的仪器,发挥思维迁移,将已学过的电学知识和实验方法灵活运用到新情景中去。 这样,就有效地考查了考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本文结合今年的高考实验题(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就伏安法测电阻及其情景变式进行深入探讨,供广大师生参考。 一. 伏安法测电阻基本原理 1. 基本原理:伏安法测电阻的基本原理是欧姆定律 ,只要测出元件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即可由欧姆定律计算出该元件的阻值。 2. 测量电路的系统误差控制: (1)当 远大于 时,电流表内接;当临界阻值 时,采用电流表的内接;当采用电流表内接时,电阻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 (如图1所示)。 (2)当 远小于 时,电流表外接;当临界阻值 时,采用电流表的外接;当采用电流表外接时,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即 (如图2所示)。 3. 控制电路的安全及偶然误差:根据电路中各元件的安全要求及电压调节的范围不同,滑动变阻器有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两种选择。 (1)滑动变阻器限流接法。 一般情况或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由于限流电路能耗较小,结构连接简单,应优先考虑限流连接方式。 限流接法适合测量小电阻或与变阻器总电阻相比差不多或还小,(如图3所示)。 图3 (2)测动变阻器分压接法。 若采用限流电路,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仍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时,必须选用滑动变阻器的分压连接方式;当用电器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值,且实验要求的电压变化范围较大(或要求测量多组实验数据)时,必须选用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要求某部分电路的电压从零开始可连续变化时,须选用滑动变阻器分压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 二. 伏安法测电阻基本情景变式 1. 无电流表。 根据伏安法测电阻的基本原理可知,无电流表时只要找到能够等效替代电流表的其他器材即可,比如: (1)已知电阻与理想电表并联替代电流表(如图5所示); (2)用已知内阻的电压表替代电流表(如图6所示); (3)无电表时的替代法(如图7所示); (4)无电流表时的半偏法(测量电压表内阻)(如图8所示)。 2. 无电压表。 根据伏安法测电阻的基本原理可知,无电压表时只要找到能够等效替代电压表的其他器材即可,比如: (1)已知电阻与理想电流表串联替代电压表(如图9所示); (2)无电压表时的等效替代法(如图10所示); (3)无电压表时的半偏法(测表头内阻)(如图11所示)。 3. 把实验题当作计算题处理。 (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方程求解待测量; (2)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式 求解电阻。 在利用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只要测出外电路的电压变化量和电流的变化量(外电压的变化量始终等于内电压的变化量),就可以求出电源的内阻 。 三. 范例导引高考实验试题剖析 〔范例导引一〕(05年高考题)测量电源B的电动势E及内阻r(E约为4.5V,r约为1.5 )。 器材:量程3V的理想电压表,量程0.5A的电流表(具有一定内阻),固定电阻 ,滑动变阻器 ,电键K,导线若干。 (1)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图中各元件需用题目中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出。 (2)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电压表读数为U1;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电压表读数为U2。 则可求出E=__________,r=_________。 (用I1、I2、U1、U2及R表示) 解析:本题是常规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情景变式题,本题与课本上实验的区别是电源电动势大于理想电压表的量程,但题目中提供的器材中有一个阻值不大的固定电阻,这就很容易把该情景变式题“迁移”到学过的实验上。 把固定电阻接在电源的旁边,把它等效成电源的内阻即可(如图12所示),把电压表跨接在它们的两侧,显然,“内阻增大,内电压降落增大”,电压表所测量的外电压相应减小,通过定量计算,符合实验测量的要求。 这样,一个新的设计性实验又回归到课本实验上。 <1>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13所示; <2>根据 ,对于一个给定的电源B的电动势E及内阻r是一定的,I和U都随滑动变阻器 的改变而改变,只要改变 的阻值,即可测出两组I和U数据,列方程组得: 解(1)(2)方程组可得 注:也可直接用欧姆定律的变式 求内阻r。 本题所提供的理想电压表量程小于被测电源电动势,需要学生打破课本实验的思维和方法定势,从方法上进行创新,运用所提供的器材创造性地进行实验设计。 〔范例导引二〕(04年高考实验题)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 的阻值(900-1000 ); 电源E,具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9.0V; 电压表V1,量程1.5V,内阻 ; 电压表V2,量程5V,内阻 ; 滑线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0 ; 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1)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 ,试画出测量电阻 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图(原理图中的元件要用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 (2)根据你所画的电路原理图在所给的实物上画出连线。 (实物图略) (3)若电压表V1的读数用U1表示,电压表V2的读数用U2表示,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 的公式为 ____________。 解析 1. 画实验电路原理图 (1)测量方法的选定。 本题提供了两只电压表,在没有电阻箱和定值电阻的情况下,不能用替代法和等效测量法,只能用伏安法测量。 (2)推断电路接法。 在选用伏安法测量后,提供的电压表中必定有一只电压表要做电流表使用。 由于待测电阻 的阻值范围在900-1000 之间,而电压表V1,内阻 ,电压表V2,内阻 ,待测电阻阻值与电压表内阻阻值比较接近,不存在 明显关系,所以“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应该都是可行的。 (3)角色定位。 <1>将电压表V2作为电流表使用,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14所示,该情况下,r1与 并联的最小电阻 , 串联总电阻 。 按题设要求电压表V1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 。 从电压的角度考虑,降落在电压表V1上的电压降应不低于 , 并联再与 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 若电压表V2上的电压降能达到3.0V,即能满足题设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 的要求。 要想电路中电压值恰当,只要将电路接成分压电路,图14所示电路能满足试题要求。 同理,如果把电压表V1当作电流表使用,接成14所示电路,将不行。 <2>将电压表V1作为电流表使用,实验电路可接成电流表内接法,如图15所示,电压表V1与待测电阻 串联,串联的电阻为 ,由于电压表V2与电压表V1和待测电阻串联后并联,故 ,所以 ,这个读数能使电压表V1的指针超过满偏的 。 由上述分析和计算,两个电压表的读数均不低于其量程的 ,要想满足上述条件,电路也要接成分压电路,图15所示电路能满足试题要求。 同理,如果把电压表V2当电流表使用,接成15所示电路,也将不行。 2. 实物连接(略) 3. 测电阻 的表达式 <1>按图14所示接法,设测量时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为 , , 而 ,解得 。 <2>按图15所示接法,设测量时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为U1、U2,有 成立,故 。 〔范例导引三〕(00年高考实验题)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1)在虚线方框中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器材(代号)规格 电流表(A1) 电流表(A2) 电压表(V) 电阻(R1) 滑动变阻器(R2) 电池(E) 电键(K) 导线若干量程10mA,内阻r1待测(约40 ) 量程500 ,内阻r2=750 量程10V,内阻r3=10k 阻值约1000 ,作保护电阻用 总电阻约50 电动势1.5V,内阻很小 (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1,则所用的表达式为r1=__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解析:(1)电流表本身读数可测得电流,若用电压表V测电压,由于A1两端最大电压为 ,故电压表的量程太大,不可取,故只能用电流表A2作电压表用,其量程为 ,因需多测几组数据,电源电路必须用分压电路,作出实验电路图如图16所示。 (2)合上电键K两表读数分别记为I1、I2,则 。 这里用来测量电压的不是电压表,而是电流表,它与被测的电流表A1并联。 实际上,它是通过比较A1、A2两表的电流,进而来比较两电流表的内阻大小关系,即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实验。 近几年的高考中,实验命题不再局限于课本,出现了一些利用教学大纲所列的实验的原理、方法、器材重新组合的实验考题;同时,编制了一些半开放的试题,运用一些简单的、设计性的实验来考查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能力。 因此,考生必须掌握好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并能独立地完成考试大纲中所列的实验,善于总结实验过程应用的物理原理和实验方法,进而应用学过的原理和方法去创新设计实验,处理与实验相关的问题。 目录 乔治·西蒙·欧姆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全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简述: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编辑本段]乔治·西蒙·欧姆欧姆(1787年—1854年)是一个天才刻苦很勤奋的研究者。 欧姆第一阶段的实验是探讨电流产生的电磁力的衰减与导线长度的关系,其结果于1825年5月在他的第一篇科学论文中发表。 在这个实验中,他碰到了测量电流强度的困难。 在德国科学家施威格发明的检流计启发下,他把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化扭秤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设计了一个电流扭力秤,用它测量电流强度。 欧姆从初步的实验中发出,电流的电磁力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其关系式与今天的欧姆定律表示式之间看不出有什么直接联系。 欧姆在当时也没有把电势差(或电动势)、电流强度和电阻三个量联系起来。 在欧姆之前,虽然还没有电阻的概念,但是已经有人对金属的电导率(传导率)进行研究。 欧姆很努力,1825年7月,欧姆也用上述初步实验中所用的装置,研究了金属的相对电导率。 他把各种金属制成直径相同的导线进行测量,确定了金、银、锌、黄铜、铁等金属的相对电导率。 虽然这个实验较为粗糙,而且有不少错误,但欧姆想到,在整条导线中电流不变的事实表明电流强度可以作为电路的一个重要基本量,他决定在下一次实验中把它当作一个主要观测量来研究。 在以前的实验中,欧姆使用的电池组是伏打电堆,这种电堆的电动势不稳定,使他大为头痛。 后来经人建议,改用铋铜温差电偶作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源电动势的稳定。 1826年,欧姆用上面图中的实验装置导出了他的定律。 在木质座架上装有电流扭力秤,DD是扭力秤的玻璃罩,CC是刻度盘,s是观察用的放大镜,m和m为水银杯,abba为铋框架,铋、铜框架的一条腿相互接触,这样就组成了温差电偶。 A、B是两个用来产生温差的锡容器。 实验时把待研究的导体插在m和m两个盛水银的杯子中,m和m成了温差电池的两个极。 欧姆准备了截面相同但长度不同的导体,依次将各个导体接入电路进行实验,观测扭力拖拉磁针偏转角的大小,然后改变条件反复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成下关系:x=q/(b+l)式中x表示流过导线的电流的大小,它与电流强度成正比,A和B为电路的两个参数,L表示实验导线的长度。 1826年4月欧姆发表论文,把欧姆定律改写为:x=ksa/l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K表示电导率,A为导线两端的电势差,L为导线的长度,X表示通过L的电流强度。 如果用电阻l=l/ks代入上式,就得到X=a/I这就是欧姆定律的定量表达式,即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势差成正比而与电阻成反比。 为了纪念欧姆对电磁学的贡献,物理学界将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以符号Ω表示。 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 1欧定义为:当导体两端电势差为1伏特,通过的电流是1安培时,它的电阻为1欧。 一个导体的电阻R不仅取决于导体的性质,它还与工作点的温度有关。 对于有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当温度降到某一临界温度T°C时,电阻率会突然减小到无法测量,这就是超导电现象。 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金属导体的电阻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电灯泡中钨丝的电阻。 半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很大,温度稍有增加电阻值即会减小很多。 通过实验可以找出电阻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利用电阻的这一特性,可以制造电阻温度计(通常称为“热敏电阻温度计”)。 [编辑本段]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由欧姆定律所推公式:串联电路:I总=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U总=U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的总和)R总=R1+R2+......+RnU1:U2=R1:R2并联电路:I总=I1+I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U总=U1=U2 (并联电路中,各处电压相等)1/R总=1/R1+1/R2I1:I2=R2:R1R总=R1·R2\(R1+R2)R总=R1·R2·R3:R1·R2+R2·R3+R1·R3即1/R总=1/R1+1/R2+……+1/RnI=Q/T 电流=电荷量/时间 (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也就是说:电流=电压/ 电阻或者 电压=电阻×电流『只能用于计算电压、电阻,并不代表电阻和电压或电流有变化关系』欧姆定律通常只适用于线性电阻,如金属、电解液(酸、碱、盐的水溶液)。 [编辑本段]全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其中E为电动势,r为电源内阻,内电压U内=Ir,E=U内+U外适用范围:纯电阻电路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E=U+IrEI=UI+I^2RP释放=EIP输出=UI纯电阻电路中P输出=I^2R=E^2R/(R+r)^2=E^2/(R^2+2r+r^2/R)当 r=R时 P输出最大,P输出=E^2/4r (均值不等式)功率与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例题1.由欧姆定律导出的电阻计算式R=U/I,以下结论中,正确的为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B、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C、 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D、导体的电阻值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2、一个导体两端加有电压为6V时,通过它的电流大小为0.2A,那么该导体的电阻为 Ω,若两端的电压为9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A。 若电路断开,那么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A。 此导体的电阻为 Ω。 3、 一个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5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3A,若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3V,那么此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分别为A 0.6A 5Ω B 3.6A 5ΩC 3.6A 1Ω D 4A 6Ω4、一只电阻当其两端电压从2V增加到2.8V时,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增加了0.1A,那么该电阻的阻值为A 8Ω B 20ΩC 28Ω D 18Ω5、一个定值电阻阻值为20Ω,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 那么通过该电阻的电流是 A。 若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大小为0、15A,则需要在电阻两端加上 V的电压。 6、有甲、乙两个导体,甲导体的电阻是10Ω,两端电压为3V;乙导体电阻是5Ω,两端电压为6V。 那么通过两导体的电流A I甲=6V/10Ω=0.6A I乙=3V/10Ω=0.3AB I甲=3V/10Ω=0.6A I乙=6V/5Ω=0.3AC I甲=6V/5Ω=1.2A I乙=6V/10Ω=0.6AD I甲=3V/10Ω=0.3A I乙=3V/5Ω=0.6A [编辑本段]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在通电导线中取一圆柱形小体积元,其长度ΔL,截面积为ΔS,柱体轴线沿着电流密度J的方向,则流过ΔS的电流ΔI为:ΔI=JΔS由欧姆定律:ΔI=JΔS=-ΔU/R 由电阻R=ρΔL/ΔS,得:JΔS=-ΔUΔS/(ρΔL)又由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ΔU/ΔL=E,则:J=1/ρ*E=σE(E为电场强度,σ为电导率)

高三第一轮复习化学方法

综观近几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总的讲试题难度不大,体现了源于课本,但知识覆盖面大。因此,高三化学总复习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而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即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

一、整合教材 科学安排 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形成单元,按概念和理论(一)—— 无机元素化合物 —— 概念和理论(二)—— 有机化学 —— 方法与技能(强化)的主线组织单元复习,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 此整合教材组成单元复习的方法,能有效地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 落实细节

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要突出教材。 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特别是高三选修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如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实验或同一方法完成不同实验、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等),进行深入地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 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 如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往往死记硬背,不易掌握),复习时应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 即根据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逐一地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强弱电解质理论推知一种盐的水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或非金属活泼性顺序,推测某一反应是否发生;根据化学平衡和勒夏特列原理,知道如何促进或抑制某一反应的进行等。 重视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常识介绍,它们往往是高考考查的盲点。 要注重化学主干知识,突出复习重点。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为(25条):(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3)分子结构、晶体类型(4)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电解质溶液(PH、离子方程式、水解、电解等)(7)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8)典型的非金属卤素(9)氧族元素(10)氮族元素(11)碳族元素(12)碱金属(13)镁铝铁(14)同分异构(15)烃及其衍生物(16)糖类、蛋白质、油酯(17)有机合成材料(18)物质的量及计算(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20)方程式计算(22)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23)实验室制法(24)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25)化学实验设计要注重规范、落实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决定高考的成败。 要加强化学用语的落实训练,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强化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强化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 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每堂化学课坚持默写5—10个教材上典型的化学方程式、电子式、有机反应式、官能团结构简式等,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地落实办法)。 要训练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 要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要求运算准确,有效数表示规范。

三、训练思维 培养能力

思维能力是化学学科能力的核心,复习教学要注重发展思维。 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创设复习教学的情景,积极思维,对知识的梳理、归纳、总结要按知识结构的框架自己完成;对例题的分析、讲解,要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分析思路,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要精心选择记忆模仿、迁移应用、推理创新、空间想象、评价最优、快准计算的练习题,训练和发展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层次。 要突出化学复习方法的指导。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中学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网络,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等量关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四大能力。 要强化解题能力的培养。 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作为典型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精练、巧练,防止低层次的重复练习。 ),严格答题要求,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 能力培养要循序渐进逐步到位。 第一轮复习应根据掌握知识的情况,多穿插一些小专题,侧重训练、提高某种单项能力,如: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推导、化学计算基本方法(一、二、三、四)、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仪器设计、操作方法设计、有机同分异构体推导(限制条件与不限制条件)、有机分子式确定、有机官能团推导等等。 对于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第一轮复习不可涉及过多,以免要求太高,一时达不到,挫伤学习积极性。

四、研究“纲”“题” 把准方向

“纲”是理综高考化学《考试大纲》,“题”是理综高考化学试题,要加强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大纲》和理综高考化学试题的学习、研究,用《考试大纲》和高考化学试题指导复习,把准方向,增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 要明确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化学科的特点、内容和要求,对新课程不作要求的内容(如电离度、二烯烃、平衡常数、卤化氢和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硫化氢的性质、实验室制法等),复习不要涉及;对新课程增加的内容(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臭氧、过氧化氢、常见的生活环境污染和防治、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要特别关注。 要明确理综高考化学科四种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具体要求,研究理综高考化学试题如何通过化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科能力;研究采取哪些措施,达到高考要求;做到能力培养心中有数,学习有方。 要充分考虑可接受程度,控制好难度和容量(知识容量和思维容量)。 练习要以中挡题为主,要紧扣基础,不回避常见题(高考都不回避常见题)。 对一些资料上超纲超要求的偏题、怪题,要大胆放弃。 要注重题上“开花”(举一反三),以一当十。

标签: 从原理到应用原理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本文地址: https://www.vjfw.com/article/940b9fc245b7c7c69a26.html

上一篇:技术特点与优势分析技术的特点...
下一篇:探究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优势与未来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