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工控系统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工控系统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工控系统漏洞是威胁工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应对工控系统漏洞问题,本文将对工控系统漏洞进行分类,并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
工控系统漏洞是指在工控系统的软硬件、网络、通信等方面存在的安全缺陷或弱点,这些漏洞可能会被黑客利用,导致工业系统的被攻击、数据泄露、设备损坏等安全问题。
工控系统漏洞的种类繁多,涉及的领域广泛,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漏洞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操作系统是工控系统的核心部分,因此操作系统漏洞是工控系统漏洞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这些漏洞包括系统权限管理不当、内存管理不当、系统输入验证不严格等。
黑客可以通过这些漏洞获得系统的控制权,进而对工业系统进行攻击。
工控系统中的控制协议是连接各个设备的重要桥梁,控制协议漏洞是黑客攻击的重要途径之一。
常见的控制协议漏洞包括协议实现不完善、数据传输不安全等。
黑客可以通过拦截或篡改协议数据,对工业系统进行攻击或破坏。
工控系统中的应用软件是实现工业过程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软件漏洞也是工控系统漏洞的一种。
这些漏洞包括软件安全配置不当、输入验证不严格、权限管理不当等。
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获取敏感数据或执行恶意代码,对工业系统进行攻击。
工控系统中的网络通信是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关键环节,网络通信漏洞也是工控系统的重要安全隐患之一。
这些漏洞包括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不当、网络通信协议的安全性不足等。
黑客可以通过监听网络数据、中间人攻击等方式获取敏感信息或干扰工业系统的正常运行。
针对不同类型的工控系统漏洞,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策略: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应对工控系统漏洞的基础。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审计、风险评估、漏洞扫描等方面。
同时,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件。
发现工控系统漏洞后,需要及时修复漏洞。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漏洞管理制度,对已知漏洞进行及时修复,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同时,需要对外部供应商提供的软件和硬件进行安全审查,避免引入安全漏洞。
强化安全防护措施是应对工控系统漏洞的重要手段。
企业需要在工控系统中部署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同时,需要加强对系统的访问控制,限制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
制定应急预案是应对工控系统漏洞的必要措施之一。
企业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预测和应对。
预案应包括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演练等方面,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
工控系统漏洞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安全隐患之一。
为了更好地应对工控系统漏洞问题,企业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漏洞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建立完善的安企管理制度、及时修复漏洞、强化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制定应急预案是应对工控系统漏洞的有效手段。
同时,需要加强对工业自动化安全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工业自动化安全的技术水平和防护能力。
公司总资产4.5亿元,员工400余人,研发人员180余人,其中博士8人。 公司组建有国家博士后工作站、中国大连工控技术转移中心、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企业技术中心、大连数控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 公司主持制订数控系统现场总线国家标准,掌握数控领域自主知识产权8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5项。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光纤总线开放式高档数控系统(含总线式全数字同步/异步伺服电机和驱动装置)和直驱式关键功能部件(包括:直驱式力矩电机和驱动装置、直驱式单/双摆铣头、直驱式单/双轴转台),以及手脉手轮、编码器、细分器、实时核等数控产品。 公司成为同行业国际上首家在一家企业实现完整数控技术产品产业链的企业,构建完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完整数控技术链和产业链,具备了从系统的角度去规划、设计、分析、优化的能力,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数控机床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是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推动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国家的战略经济安全提供稳定可靠先进的高档数控装备。 公司引进了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制造及实验检测设备,配备了6条生产线(柔性钣金加工、精密机械加工、激光加工、SMT电子板卡、涂装制造、工控装配)和4个全功能检测实验室(电磁兼容及环境检测、电子产品老化、伺服驱动及电机检测、高档数控系统比较验证平台)。
工控即工业控制计算机,是一种采用总线结构,对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工具总称。 它具有重要的计算机属性和特征,如:具有计算机CPU、硬盘、内存、外设及接口、并有实时的操作系统、控制网络和协议、计算能力,友好的人机界面等。 目前工控机的主要类别有:IPC(PC总线工业电脑)、PLC(可编程控制系统)、DCS(分散型控制系统)、FCS(现场总线系统)及CNC(数控系统)五种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新生将正式入主渝北空港校区,渝北空港校区距离市中心还是比较远 学校在建中环境不好但是住宿条件不差
如果把一加仑的水注入容量为一品脱的容量中,水会四处冒出,这时你就会充分理解溢出的含义。 同样的道理,在计算机内部,如果你向一个容量有限的内存空间里存储过量数据,这时数据也会溢出存储空间。 输入数据通常被存放在一个临时空间内,这个临时存放空间被称为缓冲区,缓冲区的长度事先已经被程序或者*作系统定义好了。 何为缓冲区溢出缓冲区溢出是指当计算机程序向缓冲区内填充的数据位数超过了缓冲区本身的容量。 溢出的数据覆盖在合法数据上。 理想情况是,程序检查数据长度并且不允许输入超过缓冲区长度的字符串。 但是绝大多数程序都会假设数据长度总是与所分配的存储空间相匹配,这就为缓冲区溢出埋下隐患。 *作系统所使用的缓冲区又被称为堆栈,在各个*作进程之间,指令被临时存储在堆栈当中,堆栈也会出现缓冲区溢出。 当一个超长的数据进入到缓冲区时,超出部分就会被写入其他缓冲区,其他缓冲区存放的可能是数据、下一条指令的指针,或者是其他程序的输出内容,这些内容都被覆盖或者破坏掉。 可见一小部分数据或者一套指令的溢出就可能导致一个程序或者*作系统崩溃。 溢出根源在于编程缓冲区溢出是由编程错误引起的。 如果缓冲区被写满,而程序没有去检查缓冲区边界,也没有停止接收数据,这时缓冲区溢出就会发生。 缓冲区边界检查被认为是不会有收益的管理支出,计算机资源不够或者内存不足是编程者不编写缓冲区边界检查语句的理由,然而摩尔定律已经使这一理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但是多数用户仍然在主要应用中运行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的程序代码。 缓冲区溢出之所以泛滥,是由于开放源代码程序的本质决定的。 一些编程语言对于缓冲区溢出是具有免疫力的,例如Perl能够自动调节字节排列的大小,Ada95能够检查和阻止缓冲区溢出。 但是被广泛使用的C语言却没有建立检测机制。 标准C语言具有许多复制和添加字符串的函数,这使得标准C语言很难进行边界检查。 C++略微好一些,但是仍然存在缓冲区溢出。 一般情况下,覆盖其他数据区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最多造成应用程序错误,但是,如果输入的数据是经过“黑客”或者病毒精心设计的,覆盖缓冲区的数据恰恰是“黑客”或者病毒的入侵程序代码,一旦多余字节被编译执行,“黑客”或者病毒就有可能为所欲为,获取系统的控制权。 溢出导致“黑客”病毒横行缓冲区溢出是病毒编写者和特洛伊木马编写者偏爱使用的一种攻击方法。 攻击者或者病毒善于在系统当中发现容易产生缓冲区溢出之处,运行特别程序,获得优先级,指示计算机破坏文件,改变数据,泄露敏感信息,产生后门访问点,感染或者攻击其他计算机。 2000年7月,微软Outlook以及Outlook Express被发现存在漏洞能够使攻击者仅通过发送邮件就能危及目标主机安全,只要邮件头部程序被运行,就会产生缓冲区溢出,并且触发恶意代码。 2001年8月,“红色代码”利用微软IIS漏洞产生缓冲区存溢出,成为攻击企业网络的“罪魁祸首”。 2003年1月,Slammer蠕虫利用微软SQL漏洞产生缓冲区溢出对全球互联网产生冲击。 而在近几天,一种名为“冲击波”的蠕虫病毒利用微软RPC远程调用存在的缓冲区漏洞对Windows 2000/XP、Windows Server 2003进行攻击,波及全球网络系统。 据CERT安全小组称,*作系统中超过50%的安全漏洞都是由内存溢出引起的,其中大多数与微软技术有关,这些与内存溢出相关的安全漏洞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蠕虫病毒所利用。 缓冲区溢出是目前导致“黑客”型病毒横行的主要原因。 从红色代码到Slammer,再到日前爆发的“冲击波”,都是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的典型。 缓冲区溢出是一个编程问题,防止利用缓冲区溢出发起的攻击,关键在于程序开发者在开发程序时仔细检查溢出情况,不允许数据溢出缓冲区。 此外,用户需要经常登录*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提供商的网站,跟踪公布的系统漏洞,及时下载补丁程序,弥补系统漏洞。
标签: 工控系统漏洞与应对策略、 工控系统漏洞分类、本文地址: https://www.vjfw.com/article/8ccb62dbe3f677829797.html
上一篇:全新界面设计,轻松上手全新界面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