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统构成到应用优势 (从系统构成到系统组成)

文章编号:6791 更新时间:2025-07-07 分类:技术教程 阅读次数:

资讯内容

文章标题:系统构建之美:从构成到应用优势 从系统构成到系统组成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系统构建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
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业生产,系统的构建与应用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系统构建的各个方面,从系统构成到应用优势,带领读者了解系统构建的全过程。

二、系统构成

1. 硬件组件

系统构建的基础是硬件组件,包括处理器、内存、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
这些硬件组件共同构成了系统的物理基础,支撑起整个系统的运行。

2. 软件系统

除了硬件组件,软件系统也是系统构成的重要部分。
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驱动程序等共同协作,确保硬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 数据管理

在系统构建中,数据管理至关重要。
有效的数据管理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4. 网络通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通信已成为系统构建的必备要素。
通过网络通信,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远程操作,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三、系统构建过程

1. 需求分析与规划

在系统构建之前,首先进行需求分析与规划。
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等,为后续的构建工作提供指导。

2. 设计与选型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和选型。
选择合适的硬件、软件、网络设备等,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3. 安装与配置

在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进行硬件的安装、软件的配置、网络的连接等。
确保各个部分能够协同工作,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行。

4. 测试与优化

系统构建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与优化。
通过测试,发现系统中的问题并进行修复,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通过优化,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

四、系统应用优势

1. 提高效率

通过系统构建,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便捷性

系统构建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远程操作,提高工作的便捷性。
无论身处何地,只要通过网络连接,就可以对系统进行操作和管理,实现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

3. 稳定性与可靠性

通过严谨的需求分析与规划、设计与选型、安装与配置、测试与优化等过程,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系统构建过程中的严格质量控制和测试环节,可以有效避免系统故障和安全问题。

4. 可扩展性

系统构建过程中,考虑到未来的需求变化和发展趋势,可以进行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通过添加新的硬件、软件模块,或者升级现有模块,可以实现系统的功能扩展和性能提升。

5. 降低成本

通过系统构建,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投资。
同时,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和维护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五、结论

系统构建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从系统构成到应用优势,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通过严谨的需求分析与规划、设计与选型、安装与配置、测试与优化等过程,可以构建出高效、便捷、稳定、可靠、可扩展和成本效益高的系统,为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本文目录导航:

  • 多媒体是怎样构成的?
  • 从系统构成到应用优势
  • 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论文
  • 千年虫是什么?
  • 什么是软件架构?

多媒体是怎样构成的?

从系统构成到应用优势

多媒体系统的构成一、多媒体系统基本概念 ●多媒体系统,是指多媒体终端设备、多媒体网络设备、多媒体服务系统、多媒体软件和多媒体数据等组成的有机整体。 从系统构成来说,可以将多媒体系统大致分成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和多媒体通信系统两大组成部分。 其中,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负责多媒体信息处理,多媒体通信部分则是多媒体通信系统。 ●在多媒体系统发展初期,多媒体系统往往以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为主体,几乎没有包含多媒体通信系统。 如CD—I系统,DVI系统,MPC,娱乐和模拟训练的虚拟现实系统等。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系统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与多媒体通信系统相互融合,通过网络获取服务、与外界进行联系的系统。 其应用有多媒体会议系统、视频点播系统、远程教育系统、IP电话等。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是多媒体系统的发展方向。 目前的多媒体系统中都毫不例外地运用了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亦即采用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因此,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一切多媒体系统的基础。

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论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 21世纪是人类走向信息社会的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是超高速信息公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并进入应用的年代。 在IT技术越来越重要的今天,随着电脑的应用面日益广泛,不少大中型公司、企业内部需求量越来越大,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各类病毒的侵蚀、误操作、文件丢失、数据破坏、系统瘫痪等,这些将给使用者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电脑的维护在电脑日常维护中极其重要。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通过了解和掌握一些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知识,扩大计算机初、中级学者可以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性能,从而正确使用计算机以及维护计算机! 电脑硬件的基本安装 (1).安装主板及跳线:首先打开机箱,去掉侧盖。 拿出CPU注意看清主频、倍频、电压这些CPU的基本参数,并在主板上的图表中找到相应的位置,把跳线插好(现在的主板一般都没有这样的跳线了,都是在BIOS里进行设置)。 然后将主板的I/O端口朝机箱后部,主板的定位孔对准机箱上的主板之撑(要避免主板背面和机箱的金属板有接住),用螺栓固定主板。 (2).安装CPU:首先将主板Socket7插座旁的把手向外拨,再向上拉起把手到垂直位置,将cpu的第一脚(缺孔引脚),插入CPU。 并压回把守,卡入把手定位卡固定。 (3).安装CPU风扇:(如果有硅脂可以在CPU的表面少量涂)将风扇安装到CPU上,把风扇低弹性挂钩挂在Socket7插座两端的挂钩上,(风扇的表面要完全盖在CPU上面)将风扇的四孔电源插头插在电源对应的插座上(现在的CPU风扇电源插座一般是三针的,在CPU附近有风扇的插座)。 (4).安装内存条:我们使用的是168线的,168线内存条采用不对称接口设计,所以将内存条上的缺口对齐主板内存插槽缺口,垂直向下压入插槽中,插槽两侧的白色固定夹向上自动卡在内存条两侧的缺口卡紧内存条。 (5).安装电源:将电源放在机箱内,电源的风扇朝机箱外。 用螺栓将电源固定。 再连主板电源线(黑线相对原则)。 (6).安装硬盘:(看连接硬盘的数据线是否连接其他的设备,设置好主从盘的跳线)把硬盘固定在主机支架内,标签面向上,接线部分朝机箱内部,用螺栓固定。 然后,将电源四孔插头和硬盘的电源插座连接。 用IDE数据线的一端接在硬盘上,注意:数据线的色线靠电源插座的一侧。 将数据线的另一端和主板的IDE接口连接,数据线对准IDE接口的第一针。 (7).安装显卡:找到一个PCI插槽,插入插槽,将螺栓上紧,固定在机箱上。 (8).连接控制面板:找到机箱面板上的指示灯和按键在主板上的连接位置,然后按照色线接一针的原则,将机箱面板上的HDD LED、TB SW、 TB LED、 Reset、 Speaker、 Keylock 和PowerLED等连接在主板引脚上。 (9).连接键盘、鼠标和显示器:把键盘的接头插入机箱后面背后位于下面的圆形键盘插座中,COM串口鼠标,显示器线连接好。 (10).最后进行检查:各种跳线、数据线的方向、显卡、声卡、内存、网卡是否插紧,固定紧。 电脑软件的安装 流程图 :CMOS设置------bios设置------硬盘分区及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安装驱动程序 1.CMOS设置 首先载入bios安出厂设置,在载入bios的优化设置.然后进入STABDRAD CMOS SETUP(标准cmos设定),修改了系统日期和时间,再把硬盘和软驱设为auto自动.关闭了显示器设置和错误暂停设置. 2. bios设置 进入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级bios功能设置)进行设置. 3.硬盘分区及格式化 用FDISK进行硬盘分区、格式化硬盘 建立DOS分区或逻辑分区 4.安装XP系统 第一步,设置第一启动为CD启动: 1.启动计算机,并按住DEL键不放,直到出现BIOS设置窗口(通常为蓝色背景,黄色英文字)。 2.选择并进入第二项,“BIOS SETUP”(BIOS设置)。 在里面找到包含BOOT文字的项或组,并找到依次排列的“FIRST”“SECEND”“THIRD”三项,分别代表“第一项启动”“第二项启动”和“第三项启动”。 这里我们按顺序依次设置为“光驱”“软驱”“硬盘”即可。 (如在这一页没有见到这三项E文,通常BOOT右边的选项菜单为“SETUP”,这时按回车进入即可看到了)应该选择“FIRST”敲回车键,在出来的子菜单选择CD-ROM。 再按回车键 3.选择好启动方式后,按F10键,出现E文对话框,按“Y”键(可省略),并回车,计算机自动重启,证明更改的设置生效了。 第二步,从光盘安装XP系统 在重启之前放入XP安装光盘,在看到屏幕底部出现CD字样的时候,按回车键。 才能实现光启,否则计算机开始读取硬盘,也就是跳过光启从硬盘启动了。 见到硬盘所有分区的信息列表,并且有中文的操作说明。 选择C盘,按D键删除分区(之前记得先将C盘的有用文件做好备份),C盘的位置变成“未分区”,再在原C盘位置(即“未分区”位置)按C键创建分区,分区大小不需要调整。 之后原C盘位置变成了“新的未使用”字样,按回车键继续。 接下来有可能出现格式化分区选项页面,推荐选择“用FAT32格式化分区(快)”。 按回车键继续。 系统开始格式化C盘,速度很快。 格式化之后是分析硬盘和以前的WINDOWS操作系统,速度同样很快,随后是复制文件,大约需要8到13分钟不等(根据机器的配置决定)。 复制文件完成(100%)后,系统会自动重新启动,这时当再次见到CD-ROM.....的时候,不需要按任何键,让系统从硬盘启动,因为安装文件的一部分已经复制到硬盘里了(注:此时光盘不可以取出)。 出现蓝色背景的彩色XP安装界面,左侧有安装进度条和剩余时间显示,起始值为39分钟,也是根据机器的配置决定,通常P4,2.4的机器的安装时间大约是15到20分钟。 此时直到安装结束,计算机自动重启之前,除了输入序列号和计算机信息(随意填写),以及敲2到3次回车之外,不需要做任何其它操作。 系统会自动完成安装。 第三步 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认识设备及其型号,如要安装的设备是显卡还是,声卡等。 5.安装主板驱动程序 电脑硬件的维修 1.常见误区误区一 用有机溶剂清洁电脑显示屏与激光头 显示器表面都涂有特殊的涂层 而有机溶剂则会溶解特殊涂层 使之效能降低或消失 ,光驱的激光头所用材料是类似有机玻璃的物质 而且有的还有增强折射功能的涂层若 ,用有机溶剂擦洗 会溶解这些物质和涂层 导致激光头受到无法修复的损坏 。 误区二 在机箱通风口安装稠密的滤尘罩 有些用户非常注重电脑的清洁问题 在机箱通风口安装栅格比较稠密的罩子 此方法的 ,确是挡住了灰尘 可也大大降低了通风散热的效果 如果机箱内持续高温轻则会造成经常死机 重则会烧毁CPU 等易积热的零部件 在炎热的天气里与灰尘相比 散热问题更重要 。 2显卡与显示器类故障 故障:一台计算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字符混乱,显示图形则出现花屏。 分析及解决方法:出现该种现象后,首先怀疑是病毒所引起的,于是用杀毒软件杀毒,但没有发现病毒。 接着怀疑是显卡原因,用另外一款显卡替换后显示正常。 所以此花屏现象的原因是显卡有问题。 重新换回原来的显卡,当出现字符混乱时,用手触摸显卡的主控芯片,查看是否芯片温度过高。 如果显卡的主芯片温度很高,表明散热不良而影响计算机正常工作。 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试着在显卡上加一块散热片,或一个小风扇即可排除故障。 3硬盘类故障 故障:一台计算机原装硬盘只有8.4GB,想加一个40GB的硬盘,因计算机本身用的是双硬盘线,于是将40GB的硬盘线在双硬盘线的第2个接口上,接好硬盘电源。 重新设置CMOS后通电,屏幕显示:No operation system or disk error。 分析及解决方法:由于原来的8.4GB的硬盘可以启动,用CMOS里的自动检测硬盘参数功能,发现两个硬盘一个也没有检测;当去掉40GB的硬盘后又恢复正常,于是确认是第2个硬盘的问题。 拆下第2个硬盘后发现其跳线处于Master状态,而原装硬盘也是处于Master状态。 由于计算机不能同时默认两个主硬盘,重新将第2个硬盘的跳线设为Slave状态,通电后再用CMOS检测,一切正常。 4外设类故障 故障:一台计算机每次打开我的电脑时异常掉电关机。 分析及解决方法:可能电源故障的可能性很大,有的劣质电源在光驱起动的瞬间由于电流突然加大而很容易产生掉电。 于是换上一个好的长城电源,但现象如故。 然后陆续换了显卡、CPU、主板等都无法解决问题。 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毒,也没有发现病毒。 开机再仔细观察,发现进入系统后不动鼠标就没问题,移动鼠标计算机就会关机。 拿新鼠标换上,开机运行后一切正常。 仔细检查鼠标,发现原来鼠标里有几条细导线的绝缘层已经严重破损,露出了里面包着的金属丝,而且有的部分纠缠在一起,估计造成这种奇怪故障的原因就是它们短路所致。 将几条细导线分别理好,用绝缘胶布粘好后故障排除。 总结21世纪是信息时代,而信息和计算机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人们更多想到的是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认为这是主要的,从技术角度看它们要比硬件如计算机组装更胜一筹。 但我觉得组装与维护课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整个计算机的基础是整个体系的一部分。 基础没有了,其它的也就谈不上了吧。 这次对过电脑组装与维护的学习,感触很深,以前觉得计算机学问很深,很难,现在看组装一台电脑已经不成问题!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我理解了老师的一句话学就是为了用,用上了才算学会结合实践的学习易接受,易理解,易产生学习兴趣. 通过这个学习,使我初步掌握和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以及各个元件的结构和功能。 并且,自己能够组装一台计算机,而且还了解了安装过程中,所要注意的事项。 对于一些简单的故障,能够自己动手排除!

千年虫是什么?

什么是千年虫 ? 千年虫会发生在哪些地方?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明确一下千年虫的定义和起因,千年虫是在计算机中对于年份和日期的表示方式不完整而引起的程序出错,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 由于只使用了两位数来表示年份,会引起跨世纪的日期计算得出错误结果,比如用02减去98会得-96,而用2002减去1998结果是4。 2. 由于特殊日期(9/9/99)和计算机中特殊定义的字符串相冲突而有可能引起操作错误。 3. 闰年问题,即能否正确计算2000年是闰年,2月份有29日这一天。 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表现,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千年虫在所有使用了智能程序进行有关日期的处理和操作的地方都有可能发作。 举个例子来说,对于一部星期一至星期五工作时间开放、星期六、日下班时间关闭的定时开关电梯来说,由于它能够定时开关,电梯里必定有智能程序,同时智能程序中也必定有和日期有关的操作,才能够计算出一年中每个月的每一天是星期几,那么当2000年来临时,如果这部电梯因为只使用了两位数来表示年份,就会将2000年识别为1900年,从而带来其中的日历计算错误,造成电梯的自动功能紊乱。 因此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千年虫不但存在于我们熟知的计算机系统中,对于那些使用了智能芯片的设备,只要其中有和日期有关的操作,也就有可能在2000年来临时导致千年虫发作。 而对于我们所熟知的计算机系统,千年虫也并不只是存在于我们所编写的应用程序和软件中,包括操作系统、硬件在内的计算机组成部分,由于其中也使用了进行日期操作的各种各样的小程序(如微机硬件中就有BIOS),也就会有可能受到千年虫的影响。 哪些地方有虫 ? 那么,千年虫主要会在什么地方发作呢?就世界上的情况来说,千年虫主要集中发作于两个方面: 一个是配备比较早(大约在80年代中期以前投入使用)的主机上的应用系统,如在IBM 4381,IBM AS/400等机型上运行的应用程序。 这些机器系统国际上都应用的相当早,因此其上面的应用程序经过十余年的开发和发展其规模已经非常庞大,比如美国的AT&T电讯公司,其内部就有超过3.6亿行的应用程序需要检测是否存在2000年问题,这确实是很大的工作量,因此给解决2000年问题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千年虫另外一个容易发作的方面是嵌入式设备。 所谓嵌入式设备,就是指设备中使用了智能芯片的系统,由于智能芯片价格低廉,目前嵌入式设备已变成无处不在,由生产线、大量的自动化仪器仪表、汽车、电梯、警报系统、消防检测器到医疗设备,以至电话交换机、空调机、交通灯、恒温器等,可谓渗透到日常生活每个角落。 这些设备中应用的程序往往都已经固化到元器件中,因此一旦产品只使用了两位数来表示年份,就会引发2000年问题,而要替换这些芯片,又往往不得不把整个系统都替换,这会造成资金和操作上的困难,使解决2000年问题更加麻烦,也是无法按时解决2000年问题的隐患之一。 对于我们普遍使用的PC机又会怎样呢? 从硬件角度讲,2000年问题主要存在于微机的BIOS不能实现向2000年的自动过渡,相对来讲是比较简单的。 否则问题一旦发作起来就会让你手忙脚乱,狼狈不堪。 具体来讲,在微机硬件中有一个实时系统时钟,它依靠微机主板上的纽扣电池作为电源和动力,时刻保持运转,这样微机在关机时也能够保持时间前进。 这个实时系统时钟的时间数值是保存到主板BIOS中的存储器(CMOS)中的。 当微机启动时,微机操作系统从BIOS的那个时间存储器里读取当前时间,包括四位数的年份以及月份、日、小时、分钟、秒等,从此,只要不关机,操作系统的时钟就会以微机外接电源(不再是主板上的纽扣电池)为动力单独向前运转,并保存在微机的内存中(不再是BIOS中的存储器)。 微机的2000年问题主要表现在,尽管RTC—实时系统时钟中使用了四位数来表示年份,但其年份数据的前两位(世纪信息,如“19”,“20”等)并不和后两位发生联系,也就是说,当后两位从“99”变为“00”时,并不能向前进位使前两位数由“19”变为“20”,这样,RTC中1999年的下一年便应该是1900年,从而引发了2000年问题。 而对于目前应用的操作系统(如DOS 5.0以上版本、Windows 3.x 、Windows95、 Windows 98以及 Linux 、SCO Unix、Windows NT)时钟来说,其年份都是用四位数来表示的,因此不会存在2000年问题。 但目前的问题是操作系统中附带的一些小实用程序、工具或函数调用,有可能因为年份表示不完整而引起千年虫发作,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只要你不使用到这些小实用程序或工具,就不会引发2000年问题。 如果你要详细了解这些操作系统中到底有哪些实用程序、工具或函数调用存在2000年问题,可以到本人站点(~year2000)的微机Y2K和业界支持两个栏目中查询,同时站点里也有关于微机2000年问题方面的详细论述。 总之,对于我们自己使用的微机来说,其系统方面的2000年问题是相对简单的,其难点还应该是其上面规模庞大的应用程序上。 千年虫怎么扰乱我们的生活? 如果千年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那么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混乱…… 金融业:到了2000年,银行里面的电脑可能将2000年解释为1900年,引起利息计算上的混乱,甚至自动将所有的记录消除;自动取款机会拒收“00”年的提款卡; 保险业:保险公司可能会将每份保险的年限算错。 电信业:你在1999年12月31日23:59分打了三分钟的电话,电话局的账单却可能显示为(100年-3分钟); 电力系统:美国夏威夷电力公司曾经做了一项实际的实验,输入00年,结果电厂自动停止操作,在某些情况下也发生电压与频率方面的变化,造成用户全面停电、电器故障甚至烧毁;美国联邦核管处更是担心全美的百余座核电厂里的仪器由于2000年问题失控造成核辐射外泄等灾难。 税务系统:税务局的电脑可能会认为你拖欠了100年的税款,从而寄来天文数字般的补税通知。 医药业:医疗仪器如救生系统或监视系统可能死机导致患者生命危急以及血库管理、医嘱系统与病历、器材管理全部无法正常运作。 交通系统:由于控制雷达的电脑失灵,空中管制完全瘫痪,班机停飞。 最近,2000年问题更成了美国各大汽车公司的头疼问题,原来,美国汽车都有确定的使用年限(比如10年),超过该时间期限后汽车便会自动拒绝发动。 麻烦出在一些刚刚生产出来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汽车,其内部控制芯片仍用两位10进制数表示年份,那么到了2000年后,由于年份变成了00年,和出厂日期(比如1998年)一比较,竟然已运行了98年,汽车当然便会自动拒绝发动了。 美国花旗银行(CITYBANK)在对其属下的汽车进行2000年问题测试时,便发现了这个问题。 怎么样,即使你还没有买电脑,也不会觉得千年虫与你一点关系没有吧。 不过,随着各行各业解决千年问题的迅速进展,上述问题也几乎不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了。

什么是软件架构?

当你去了解一个东东的时候,第一步要做的,就应该去知道这个东东的定义,对于软件架构也是如此,经过网上查询和书籍的帮助,我大概理清了一个轮廓。 软件行业是一个热衷于制造‘名词’的行业,如果退回15年,估计没几个人知道‘软件架构’是什么,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软件开发的规模不断扩大,软件开发成为一个行业,初期,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软件项目的失败,造成项目失败的原因很多,但主要集中在开发过程,所以软件工程应运而生,CMMI等流程标准也是一茬接着一茬的冒个不停。 在软件工程初具规模的时候,软件开发还是以数据结构+算法的形式存在,进入20世纪最后10年,随着面向对象技术、设计模式等在开发过程中的成功应用,软件架构也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软件架构在定义上分为‘组成派’和‘决策派’两大阵营,分别描述如下:’组成派‘认为软件架构是将系统描述成计算组件及组件之间的交互。 它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关注架构实践的客体——软件,以软件本身作为描述对象。 分析了软件的组成,说明软件不是一个‘原子’意义上的整体,而是有不同的部分经过特定的接口进行连接组成的一个整体,这对软件开发来说很重要。 ‘决策派’认为软件架构包含了一系列的决策,主要包括:软件系统的组织选择组成系统的结构元素和它们之间的接口,以及当这些元素相互协作时所体现的行为用于指导这个系统组织的架构风格:这些元素以及它们的接口、协作和组合软件架构并不仅仅关注软件本身的结构和行为,还注重其他特性:使用、功能性、性能、弹性、重用、可理解、经济以及技术的限制和权衡等。 ‘决策派’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关注软件架构中的实体——人,以人的决策为描述对象。 归纳了软件架构决策的类型,指出架构决策不仅包括关于软件系统的组织、元素、子系统和架构风格等几类决策,还包括关于众多非功能性需求的决策。 按照‘组成派’的观点,软件架构关注的是软件整体的分割和交互,之所以分割,是因为不同的部分在逻辑或物理上相对独立,通过‘分而治之’的原则进行分割可以更好的理解整个系统,把握用户的需求,但是虽然整个软件可以分割成多个模块或子系统,但是模块和子系统之间的通信和交互也是很重要的,我想按照这种观点,架构师的主要任务是将软件分割成不同的模块,并定义模块之间的接口。 按照‘决策派’的观点,软件是一个在很多限制下产生的产品,这些限制包括用户和技术两方面,用户方面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硬件需求等,技术方面包括技术选择、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可维护性等。 我想按照这中观点,架构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作出上述个各种限制作出选择或决策。 《软件架构设计》温昱

标签: 从系统构成到系统组成从系统构成到应用优势

本文地址: https://www.vjfw.com/article/2e192c26c88286049b73.html

上一篇:探索工控机系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探索工...
下一篇:历程探究其演变和影响探究历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