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工控系统已成为现代工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攻击的日益猖獗,工控系统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保障工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工控系统安全漏洞与隐患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安全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工控系统中的硬件设备是生产流程的核心,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
这些设备的安全漏洞主要包括物理破坏、非法入侵等。
例如,某些设备的物理接口、通信协议等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受到攻击者的利用。
工控系统中的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这些软件系统中的安全漏洞主要包括病毒、木马、恶意代码等。
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入侵系统,窃取数据、篡改程序、破坏生产流程等。
工控系统中的网络通信环节是攻击者常常利用的途径。
由于工控系统需要与外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存在网络通信安全漏洞。
例如,网络协议不完善、网络设备配置不当等都可能导致系统受到攻击。
人员操作与管理是工控系统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人员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例如,密码管理不当、权限设置不合理、培训不足等都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 序号 |安全漏洞与隐患 | 具体描述 | 影响范围 | 风险评估 | 安全建议|
| --- | --- | --- | --- | --- | --- |
|1 | 硬件设备安全漏洞 | 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存在物理破坏风险| 生产设备安全 | 高风险 | 加强设备防护,定期检查维护 |
|2 | 软件系统安全漏洞 | 操作系统存在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威胁 | 数据安全与系统运行稳定性 | 中高风险 | 采用最新安全版本,定期更新补丁 |
| 3 | 网络通信安全漏洞 | 网络协议不完善,存在被攻击风险 | 数据传输与远程操作 | 中风险 | 使用加密技术,完善网络协议设计 |
| 4 | 人员操作与管理隐患 |密码管理不当,权限设置混乱 | 系统操作与数据管理 | 低风险-中风险(视具体情况) | 加强员工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实施访问控制策略 |
| 5 | 系统集成与兼容性隐患 | 不同系统之间的集成存在兼容性问题 | 系统整合与运行效率 | 中风险 | 在系统规划与建设阶段充分考虑兼容性,进行兼容性测试 |
| 6 | 应急响应机制不完善 | 面对突发情况,应急响应能力不足 | 整个生产流程的安全与稳定性 | 高风险 | 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定期进行演练与评估 |
1. 加强设备防护,定期检查维护硬件设备,避免物理破坏和非法入侵。
2. 采用最新安全版本的软件系统和定期更新补丁,以减少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威胁。
3. 使用加密技术,完善网络协议设计,提高网络通信安全性。
4. 加强员工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实施访问控制策略,降低人为操作风险。
5. 在系统规划与建设阶段充分考虑兼容性,进行兼容性测试,避免系统集成隐患。
6. 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定期进行演练与评估,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工控系统安全漏洞与隐患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保障工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从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通信、人员操作与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才能确保工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希望本文的分析和建议能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
方法1: 使用CPU的处理能力基准计算实时CPU占用率 具体描述: (1) 在RTOS系统启动前, 使用Tick中断测试CPU的处理能力基准 CPUPerformanceBase; (2) 在系统进入运行后, 使用空闲任务执行与测试CPU处理能力基准完全相同的算法, 得到RTCPUPerformance. (3) 周期地计算CPU占用率, 并清除RTCPUPerformance的值, 一般每秒钟计算一次: RealTime CPU Load = 1 - (RTCPUPerformance/CPUPerformanceBase) * 100% 优点: (1) 实现简单 (2) 所得到的CPU占用率非常准确, 误差只取决于CPUPerformanceBase的测试结果和整除时的余数, 通常误差小于1% (3) 不占用硬件资源 缺点: (1) CPU必须一直全速运行, 不能修改CPU主频, 也不能使CPU进入掉电保护模式 (2) 不能得到系统中每个任务对CPU占用率的贡献 (3) 必须有一个空闲任务才能计算 评价: 这个算法只适用于工控, 电信等对不需要使CPU进入掉电保护模式的领域. 方法2: 在Tick中断中对RTOS中的任务进行采样 具体描述: (1) 系统进入运行后, 每次Tick中断发生时, 采样一下当前正在执行的任务, 如果CPU处于HALT态, 累加haltTimes (2) 周期性地计算CPU占用率, 一般每秒钟计算一次, 并清除haltTimes:(tickIntFrequance表示Tick中断的发生频率) RealTime CPU Load = haltTimes / tickIntFrequance 某个任务对CPU占用率的贡献 = 一个周期内该任务被采样到的次数 / tickIntFrequance * 100% 优点: (1) 实现简单 (2) 支持CPU掉电模式 (3) 可以大致得到每个任务对CPU占用率的贡献 缺点: (1) 误差取决于Tick的频率和OS中每个任务的运行时长, 因此误差非常大 评价: 这个算法适用于对CPU占用率精度要求不高的消息电子产品. 方法3: 精确计算每个任务对CPU占用率的贡献 具体描述: (1) 除Tick中断外,另开一个比Tick中断频率快若干倍的周期中断(就叫AUXTimer中断吧), 这个中断只对一个计数器执行一次累加. (2) 在OS每次执行任务切换时读取该计数器的值(AUXTimer), 并保存到TCB中, 比如, 从任务Task1切换到任务Task2, 算法如下: Task1, 换出动作: task1的结束运行时间 = AUXTimer的当前值 task1的总运行时间 = task1的总运行时间 + task1的结束运行时间 - task1的开始运行时间 Task2, 换入动作: task2的开始运行时间 = AUXTimer的当前值 (以上算法中没有考虑数字回绕, 在工程实现时应当考虑, 发生回绕后任务的结束运行时间小于任务的开始运行时间. (3) 周期性地计算CPU占用率, 一般每秒钟计算一次, 并清除每个任务的总运行时间, 下面的公式中, 一个周期内的总时间等于AUXTimer周期除以Tick周期得到的倍数: 某个任务对CPU占用率的贡献 = 一个周期内该任务的总运行时间 / 一个周期内的总时间 RealTime CPU Load = 所有任务的CPU占用率之和 对这个方法进行简单改进, 就可以实现对CPU占用率进行实时测量, 看官自己动动脑筋吧. 优点: (1) 误差取决于AUXTimer中断的频率, 可以非常精确地得到每个任务对CPU占用率的贡献 缺点: (1) 复杂, 加大了任务切换时的开销 (2) 和前两种算法相比, 这个算法要多占用一个硬件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PCB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PCB分为百单面板,双面板和多层板,常见的PCB多层板一般为4层板或6层板,复杂的多层板可达几十层,被大量应用在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工具,医疗设度备等领域。 PCB产品应用行业分布上来说,消费电子占比回最高,高达39%,其次为计算机占比为22%,通信占比14%,工业控制和医疗仪器占比14%,汽车电子占比6%,国防及航天航空占比5%,我国目前PCB产业规模虽然已是全球第一,但从总体的技术水平上答来说,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不错。 价格实惠,质量也很好。
普通高校教育教得都很基础很宽泛,毕业后具体去什么企业做什么工作需要看你自己,一是对岗位和工作职能的兴趣,二是自己在相关专业的实际学习能力状况,三是个人性格。 工作企业根据你专业方向不同,自己擅长的软硬特色不同,可以从事的企业也很广泛,电子工程类、集成电路类、通信工程类、信息采集类、微电子类等等。 比较典型的代表企业如,中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华为、诺西等电信设备商,Actel等IC厂商,另外还有工科相关的其他类型企业,如工控自动化类的,阿里巴巴这种电子商务类的,还有各银行、事业单位等需要相关专业人士的岗位。 具体纯对口岗位的话,跟专业相关的一般会有三种大类的工作去做:1.研发类。 需要你对技术相当热衷,坐得住沉得下心,本身学校里学习最好要不错,实践动手能力要好,经常去做做东西。 建议在学校的时候,除了理论知识学扎实,更要多主动去参加项目积累实际经验,在应聘和以后工作的时候才会更得心应手。 2.技术边缘类。 如文档工程师、技术支持、QE、供应链等等。 这种岗位需要对技术有一定程度的能力,同时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也要具备。 在学校里,各项能力比较均衡的人比较适合。 3.市场类。 销售、策划之类的岗位,对技术要求程度相对更低,不过注意,我的意思不是指成绩差的人去做销售。 销售需要的人才需要具有更全面的身手,良好的形象、气质、口才、敏捷的思维、应对能力,学校里常常活跃在社团和各种社交场合下的人在这方面一般会有比较好的潜质。 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路子,行行出状元,只是健康全面的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也是非常必要的。 好的企业最喜欢的人才,是各项指标都优秀,其中某一项是亮点,所以突出自我特色,全面中凸显个性,也是求职和今后工作岗位上必要的考虑。 针对你的补充我再说几句。 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难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自己认识不够清晰,除了对本专业可涉足的行业企业需要认识足够以外,还需要深刻剖析你自己。 挖掘自己究竟适合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岗位,大体的类型我已经罗列出来了,细化的还有很多,都需要你自己去做个定位。 盲目找工作是不可取的,你自己头疼也让企业头疼,做到有的放矢不仅成功率高,也让企业一眼看出你是个人才,否则你纵使有满满一壶水,没口子也倒不出来。 鄙人也是从大二开始就对自己做了长时间的思考分析,最终定位自己的方向,所以即使过程中会出现偏差,我自己也会朝自己的目标去修正。 我也经历过毕业找工作,也经历过工作不满意辞职再找,希望我的话能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 by the way 我们的专业是近亲 同属电子行业。
标签: 工程综合分析表、 积极提供安全建议、 综合分析工控系统安全漏洞与隐患、本文地址: https://www.vjfw.com/article/1212c7d8dbe342870ab3.html
上一篇:汇聚多方意见,深化探讨工控系统安全防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