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电力系统中,整流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将交流电(AC)转换为直流电(DC),以满足各种设备和系统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不同类型的整流器逐渐涌现,它们在性能特点上各有优劣。
本文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整流器的性能特点,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整流器是一种电力电子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根据不同的转换方式和应用需求,整流器可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整流器类型包括:传统变压器整流器、可控硅整流器、高频开关整流器、数字控制整流器等。
传统变压器整流器通过变压器和二极管等元件实现整流。
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如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功耗较高以及效率较低等。
传统变压器整流器的动态响应较慢,难以满足快速变化的负载需求。
可控硅整流器采用可控硅等元件进行整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效率。
与传统变压器整流器相比,可控硅整流器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并且具有更快的动态响应速度。
它的价格相对较高,需要较高的维护成本。
高频开关整流器采用高频开关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优点。
高频开关整流器还具有优良的动态响应性能和负载适应性,适用于多种负载类型。
它的价格相对较高,并且需要专业的维护技术。
数字控制整流器采用先进的数字控制技术,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和灵活性。
它可以实现精确的电流和电压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数字控制整流器还具有优秀的动态响应性能和负载适应性,适用于现代高要求的电力系统。
数字控制整流器的价格较高,对维护技术有一定的要求。
1. 传统变压器整流器:适用于一些对性能要求不高的简单系统,如一些家用电器和照明系统。
2. 可控硅整流器:适用于工业领域的电力系统,如电动机控制、电力储能系统等。
3. 高频开关整流器:适用于对电源质量要求较高的大型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等。
它还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领域,如太阳能逆变器、风力发电系统等。
4. 数字控制整流器:适用于现代高要求的电力系统,如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
它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实现精确的电流和电压控制。
不同类型的整流器在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上各有优劣。
在选择合适的整流器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进行综合考虑。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整流器的性能将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
全波整流与桥式整流输出的波形和效率是一样的,全波整流比桥式整流有使用整流器(二极管)少的优点,但全波整流对变压器要求高,要求是对称的双绕组,而桥式整流无此要求,使用应用比较方便
二极管种类和二极管的种类分法一、 二极管种类和二极管的种类分法_根据构造分类 半导体二极管主要是依靠PN结而工作的。 与PN结不可分割的点接触型和肖特基型,也 被列入的二极管的范围内。 这两种型号在内,根据PN结构造面的特点,把晶体二极管分如下种类: 1、 点接触型二极管点接触型二极管是在锗或硅材料的单晶片上压触一根金属针后,再通过电流法而形成的。 ,其PN结的静电容量小,适用于高频电路。 ,与面结型较,点接触型二极管正向特性和反向特性都差,,不能使用于大电流和整流。 构造简单,价格便宜。 小信号的检波、整流、调制、混频和限幅等用途而言,它是应用范围较广的类型。 2、 键型二极管 键型二极管是在锗或硅的单晶片上熔接或银的细丝而形成的。 其特性介于点接触型二极管和合金型二极管。 与点接触型较,虽然键型二极管的PN结电容量稍有,但正向特性特别优良。 多作开关用,有时也 被应用于检波和电源整流(不大于50mA)。 在键型二极管中,熔接金丝的二极管有时被称金键型,熔接银丝的二极管有时被称为银键型。 3、 合金型二极管在N型锗或硅的单晶片上,通过合金铟、铝等金属的方法制作PN结而形成的。 正向电压降小,适于大电流整流。 因其PN结反向时静电容量大,不适于高频检波和高频整流。 4、 扩散型二极管 在高温的P型杂质气体中,加热N型锗或硅的单晶片,使单晶片表面的一部变成P型,以此法PN结。 因PN结正向电压降小,适用于大电流整流。 最近,使用大电流整流器的主流已由硅合金型转移到硅扩散型。 5、 台面型二极管 PN结的制作方法虽然与扩散型,,只保留PN结必要的部分,把不必要的部分用药品腐蚀掉。 其剩余的部分便呈现出台面形,因而得名。 初期生产的台面型,是对半导体材料使用扩散法而制成的。 ,又把这种台面型称为扩散台面型。 这一类型,似乎大电流整流用的产品型号很少,而小电流开关用的产品型号却。 6、平面型二极管 在半导体单晶片(主要地是N型硅单晶片)上,扩散P型杂质,硅片表面氧化膜的屏蔽作用,在N型硅单晶片上仅选择性地扩散一部分而形成的PN结。 ,不为PN结面积的药品腐蚀作用。 半导体表面被制作得平整,故而得名。 并且,PN结合的表面,因被氧化膜覆盖,公认为是稳定性好和寿命长的类型。 最初,被使用的半导体材料是采用外延法形成的,故又把平面型称为外延平面型。 对平面型二极管而言,似乎使用于大电流整流用的型号很少,而作小电流开关用的型号则。 7、合金扩散型二极管 它是合金型的一种。 合金材料是被扩散的材料。 把难以制作的材料通过巧妙地掺配杂质,就能与合金一起过扩散,以便在已经形成的PN结中杂质的恰当的浓度分布。 此法适用于制造高灵敏度的变容二极管。 8、外延型二极管 用外延面长的过程制造PN结而形成的二极管。 制造时非常高超的技术。 因能随意地控制杂质的不同浓度的分布,故适宜于制造高灵敏度的变容二极管。 9、肖特基二极管 基本原理是:在金属(例如铅)和半导体(N型硅片)的接触面上,用已形成的肖特基来阻挡反向电压。 肖特基与PN结的整流作用原理有性的差异。 其耐压只有40V左右。 其特长是:开关速度非常快:反向恢复时间trr特别地短。 ,能制作开关二极和低压大电流整流二极管。 二、 二极管种类和二极管的种类分法_根据用途分类 1、 检波用二极管 就原理而言,从输入信号中取出调制信号是检波,以整流电流的大小(100mA)界线通常把输出电流小于100mA的叫检波。 锗材料点接触型、工作频率可达400MHz,正向压降小,结电容小,检波效率高,频率特性好,为2AP型。 类似点触型那样检波用的二极管,除用于检波外,还用于限幅、削波、调制、混频、开关等电路。 也 有为调频检波专用的特性一致性好的两只二极管组合件。 2、 整流用二极管就原理而言,从输入交流中得到输出的直流是整流。 以整流电流的大小(100mA)界线通常把输出电流大于100mA的叫整流。 面结型,工作频率小于KHz,最高反向电压从25伏至3000伏分A~X共22档。 分类如下: ① 硅半导体整流二极管2CZ型 ② 硅桥式整流器QL型、 ③ 用于电视机高压硅堆工作频率近100KHz的2CLG型。 3、 限幅用二极管 大多数二极管能限幅使用。 也 有象保护仪表用和高频齐纳管那样的专用限幅二极管。 使这些二极管具有特别强的限制尖锐振幅的作用,通常使用硅材料制造的二极管。 也 有的组件出售:依据限制电压,把若干个必要的整流二极管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4、 调制用二极管 通常指的是环形调制专用的二极管。 正向特性一致性好的四个二极管的组合件。 即使变容二极管也 有调制用途,但通常是直接调频用。 5、 混频用二极管 使用二极管混频方式时,在500~10,000Hz的频率范围内,多采用肖特基型和点接触型二极管。 6、放大用二极管 用二极管放大,大致有依靠隧道二极管和体效应二极管那样的负阻性器件的放大,以及用变容二极管的参量放大。 ,放大用二极管通常是指隧道二极管、体效应二极管和变容二极管 7、开关用二极管 有在小电流下(10mA)使用的逻辑运算和在数百毫安下使用的磁芯激励用开关二极管。 小电流的开关二极管通常有点接触型和键型等二极管,也 有在高温下还工作的硅扩散型、台面型和平面型二极管。 开关二极管的特长是开关速度快。 而肖特基型二极管的开关时间特短,因理想的开关二极管。 2AK型点接触为中速开关电路用; 2CK型平面接触为高速开关电路用; 用于开关、限幅、钳位或检波等电路; 肖特基(SBD)硅大电流开关,正向压降小,速度快、效率高。 8、变容二极管 用于自动频率控制(AFC)和调谐用的小功率二极管称变容二极管。 日本厂商也 有叫法。 通过施加反向电压, 使其PN结的静电容量发生变化。 ,被使用于自动频率控制、扫描振荡、调频和调谐等用途。 通常,虽然是采用硅的扩散型二极管,也 可采用合金扩散型、外延结合型、双重扩散型等特殊制作的二极管,这些二极管电压而言,其静电容量的变化率特别大。 结电容随反向电压VR变化,取代可变电容,用作调谐回路、振荡电路、锁相环路,常用于电视机高频头的频道转换和调谐电路,多以硅材料制作。 9、频率倍增用二极管 对二极管的频率倍增作用而言,有依靠变容二极管的频率倍增和依靠阶跃(即急变)二极管的频率倍增。 频率倍增用的变容二极管称为可变电抗器,可变电抗器虽然和自动频率控制用的变容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但电抗器的构造却能承受大功率。 阶跃二极管又被称为阶跃恢复二极管,从导通切换到关闭时的反向恢复时间trr短,,其特长是急速地变成关闭的转移时间显著地短。 对阶跃二极管施加正弦波,,因tt(转移时间)短,输出波形急骤地被夹断,故能产生高频谐波。 10、稳压二极管 是代替稳压电子二极管的产品。 被制作成为硅的扩散型或合金型。 是反向击穿特性曲线急骤变化的二极管。 控制电压和标准电压使用而制作的。 二极管工作时的端电压(又称齐纳电压)从3V左右到150V,按每隔10%,能划分成等级。 在功率,也 有从200mW至100W的产品。 工作在反向击穿,硅材料制作,动态电阻RZ很小,为2CW型; 将两个互补二极管反向串接以减少温度系数则为2DW型。 11、 PIN型二极管(PIN Diode) 这是在P区和N区夹一层本征半导体(或低浓度杂质的半导体)构造的晶体二极管。 PIN中的I是“本征”意义的英文略语。 当其工作频率超过100MHz时,少数载流子的存贮效应和“本征”层中的渡越时间效应,其二极管失去整流作用而变成阻抗元件,并且,其阻抗值随偏置电压而改变。 在零偏置或直流反向偏置时,“本征”区的阻抗很高; 在直流正向偏置时,载流子注入“本征”区,而使“本征”区呈现出低阻抗。 ,把PIN二极管可变阻抗元件使用。 它常被应用于高频开关(即微波开关)、移相、调制、限幅等电路中。 12、 雪崩二极管 (Avalanche Diode) 它是在外加电压作用下产生高频振荡的晶体管。 产生高频振荡的工作原理是栾的:雪崩击穿对晶体注入载流子,因载流子渡越晶片的时间,其电流滞后于电压,延迟时间,若地控制渡越时间,,在电流和电压关系上就会负阻效应,从而产生高频振荡。 它常被应用于微波领域的振荡电路中。 13、 江崎二极管 (Tunnel Diode) 它是以隧道效应电流为主要电流分量的晶体二极管。 其基底材料是砷化镓和锗。 其P型区的N型区是高掺杂的(即高浓度杂质的)。 隧道电流由这些简并态半导体的量子力学效应所产生。 发生隧道效应具备如下三个条件:①费米能级位于导带和满带内; ②空间电荷层宽度很窄(0.01微米以下); 简并半导体P型区和N型区中的空穴和电子在同一能级上有交叠的性。 江崎二极管为双端子有源器件。 其主要参数有峰谷电流比(IP/PV),其中,下标“P”代表“峰”; 而下标“V”代表“谷”。 江崎二极管被应用于低噪声高频放大器及高频振荡器中(其工作频率可达毫米波段),也 被应用于高速开关电路中。 14、 快速关断(阶跃恢复)二极管 (Step Recovary Diode) 它也 是一种具有PN结的二极管。 其结构上的特点是:在PN结边界处具有陡峭的杂质分布区,从而形成“自助电场”。 PN结在正向偏压下,以少数载流子导电,并在PN结附近具有电荷存贮效应,使其反向电流经历一个“存贮时间”后才能降至最小值(反向饱和电流值)。 阶跃恢复二极管的“自助电场”缩短了存贮时间,使反向电流快速截止,并产生丰富的谐波分量。 这些谐波分量可设计出梳状频谱发生电路。 快速关断(阶跃恢复)二极管用于脉冲和高次谐波电路中。 15、 肖特基二极管 (Schottky Barrier Diode) 它是具有肖特基特性的“金属半导体结”的二极管。 其正向起始电压较低。 其金属层除材料外,还采用金、钼、镍、钛等材料。 其半导体材料采用硅或砷化镓,多为N型半导体。 这种器件是由多数载流子导电的,,其反向饱和电流较以少数载流子导电的PN结大得多。 肖特基二极管中少数载流子的存贮效应甚微,其频率响仅为RC时间常数限制,因而,它是高频和快速开关的理想器件。 其工作频率可达100GHz。 并且,MIS(金属-绝缘体-半导体)肖特基二极管用来制作太阳能电池或发光二极管。 16、阻尼二极管 具有较高的反向工作电压和峰值电流,正向压降小,高频高压整流二极管,用在电视机行扫描电路作阻尼和升压整流用。 17、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 TVP管,对电路进行快速过压保护,分双极型和单极型两种,按峰值功率(500W-5000W)和电压(8.2V~200V)分类。 18、双基极二极管(单结晶体管)两个基极,一个发射极的三端负阻器件,用于张驰振荡电路,定时电压读出电路中,它具有频率易调、温度稳定性好等优点。 19、发光二极管 用磷化镓、磷砷化镓材料制成,体积小,正向驱动发光。 工作电压低,工作电流小,发光均匀、寿命长、可发红、黄、绿单色光。 三、 二极管种类和二极管的种类分法_根据特性分类 点接触型二极管,按正向和反向特性分类如下。 1、 用点接触型二极管 这种二极管正如标题的那样,通常被使用于检波和整流电路中,是正向和反向特性既不特别好,也 不特别坏的产品。 如:SD34、 SD46、1N34A等等属于这一类。 2、 高反向耐压点接触型二极管 是最大峰值反向电压和最大直流反向电压很高的产品。 使用于高压电路的检波和整流。 这种型号的二极管正向特性不太好或。 在点接触型锗二极管中,有SD38、1N38A、OA81等等。 这种锗材料二极管,其耐压受到限制。 更高时有硅合金和扩散型。 3、 高反向电阻点接触型二极管 正向电压特性和用二极管。 虽然其反方向耐压也 是特别地高,但反向电流小,其特长是反向电阻高。 使用于高输入电阻的电路和高阻负荷电阻的电路中,就锗材料高反向电阻型二极管而言,SD54、 1N54A等等属于这类二极管。 4、 高传导点接触型二极管 它与高反向电阻型相反。 其反向特性很差,但使正向电阻足够小。 对高传导点接触型二极管而言,有SD56、1N56A等等。 对高传导键型二极管而言,得到更优良的特性。 这类二极管,在负荷电阻特别低的下,整流效率较高。
简单的来说是 内存类型 现在主流的是 DDR2 以前都是 SD跟 DDR DDR2与DDR的区别 与DDR相比,DDR2最主要的改进是在内存模块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提供相当于DDR内存两倍的带宽。 这主要是通过在每个设备上高效率使用两个DRAM核心来实现的。 作为对比,在每个设备上DDR内存只能够使用一个DRAM核心。 技术上讲,DDR2内存上仍然只有一个DRAM核心,但是它可以并行存取,在每次存取中处理4个数据而不是两个数据。 DDR2与DDR的区别示意图 与双倍速运行的数据缓冲相结合,DDR2内存实现了在每个时钟周期处理多达4bit的数据,比传统DDR内存可以处理的2bit数据高了一倍。 DDR2内存另一个改进之处在于,它采用FBGA封装方式替代了传统的TSOP方式。 然而,尽管DDR2内存采用的DRAM核心速度和DDR的一样,但是我们仍然要使用新主板才能搭配DDR2内存,因为DDR2的物理规格和DDR 是不兼容的。 首先是接口不一样,DDR2的针脚数量为240针,而DDR内存为184针;其次,DDR2内存的VDIMM电压为1.8V,也和DDR内存的2.5V不同。 DDR2的定义: DDR2(Double Data Rate 2) SDRAM是由JEDEC(电子设备工程联合委员会)进行开发的新生代内存技术标准,它与上一代DDR内存技术标准最大的不同就是,虽然同是采用了在时钟的上升/下降延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但DDR2内存却拥有两倍于上一代DDR内存预读取能力(即:4bit数据读预取)。 换句话说,DDR2内存每个时钟能够以4倍外部总线的速度读/写数据,并且能够以内部控制总线4倍的速度运行。 此外,由于DDR2标准规定所有DDR2内存均采用FBGA封装形式,而不同于目前广泛应用的TSOP/TSOP-II封装形式,FBGA封装可以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电气性能与散热性,为DDR2内存的稳定工作与未来频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回想起DDR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应用到个人电脑的DDR200经过DDR266、DDR333到今天的双通道DDR400技术,第一代DDR的发展也走到了技术的极限,已经很难通过常规办法提高内存的工作速度;随着Intel最新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前端总线对内存带宽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拥有更高更稳定运行频率的DDR2内存将是大势所趋。 DDR2与DDR的区别: 在了解DDR2内存诸多新技术前,先让我们看一组DDR和DDR2技术对比的数据。 1、延迟问题: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同等核心频率下,DDR2的实际工作频率是DDR的两倍。 这得益于DDR2内存拥有两倍于标准DDR内存的4BIT预读取能力。 换句话说,虽然DDR2和DDR一样,都采用了在时钟的上升延和下降延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但DDR2拥有两倍于DDR的预读取系统命令数据的能力。 也就是说,在同样100MHz的工作频率下,DDR的实际频率为200MHz,而DDR2则可以达到400MHz。 这样也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在同等工作频率的DDR和DDR2内存中,后者的内存延时要慢于前者。 举例来说,DDR 200和DDR2-400具有相同的延迟,而后者具有高一倍的带宽。 实际上,DDR2-400和DDR 400具有相同的带宽,它们都是3.2GB/s,但是DDR400的核心工作频率是200MHz,而DDR2-400的核心工作频率是100MHz,也就是说DDR2-400的延迟要高于DDR400。 2、封装和发热量: DDR2内存技术最大的突破点其实不在于用户们所认为的两倍于DDR的传输能力,而是在采用更低发热量、更低功耗的情况下,DDR2可以获得更快的频率提升,突破标准DDR的400MHZ限制。 DDR内存通常采用TSOP芯片封装形式,这种封装形式可以很好的工作在200MHz上,当频率更高时,它过长的管脚就会产生很高的阻抗和寄生电容,这会影响它的稳定性和频率提升的难度。 这也就是DDR的核心频率很难突破275MHZ的原因。 而DDR2内存均采用FBGA封装形式。 不同于目前广泛应用的TSOP封装形式,FBGA封装提供了更好的电气性能与散热性,为DDR2内存的稳定工作与未来频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DDR2内存采用1.8V电压,相对于DDR标准的2.5V,降低了不少,从而提供了明显的更小的功耗与更小的发热量,这一点的变化是意义重大的。 DDR2采用的新技术: 除了以上所说的区别外,DDR2还引入了三项新的技术,它们是OCD、ODT和Post CAS。 OCD(Off-Chip Driver):也就是所谓的离线驱动调整,DDR II通过OCD可以提高信号的完整性。 DDR II通过调整上拉(pull-up)/下拉(pull-down)的电阻值使两者电压相等。 使用OCD通过减少DQ-DQS的倾斜来提高信号的完整性;通过控制电压来提高信号品质。 ODT:ODT是内建核心的终结电阻器。 我们知道使用DDR SDRAM的主板上面为了防止数据线终端反射信号需要大量的终结电阻。 它大大增加了主板的制造成本。 实际上,不同的内存模组对终结电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终结电阻的大小决定了数据线的信号比和反射率,终结电阻小则数据线信号反射低但是信噪比也较低;终结电阻高,则数据线的信噪比高,但是信号反射也会增加。 因此主板上的终结电阻并不能非常好的匹配内存模组,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号品质。 DDR2可以根据自已的特点内建合适的终结电阻,这样可以保证最佳的信号波形。 使用DDR2不但可以降低主板成本,还得到了最佳的信号品质,这是DDR不能比拟的。 Post CAS:它是为了提高DDR II内存的利用效率而设定的。 在Post CAS操作中,CAS信号(读写/命令)能够被插到RAS信号后面的一个时钟周期,CAS命令可以在附加延迟(Additive Latency)后面保持有效。 原来的tRCD(RAS到CAS和延迟)被AL(Additive Latency)所取代,AL可以在0,1,2,3,4中进行设置。 由于CAS信号放在了RAS信号后面一个时钟周期,因此ACT和CAS信号永远也不会产生碰撞冲突
标签: 不同类型整流器的作用、 不同类型整流器的性能特点对比、本文地址: https://www.vjfw.com/article/8080f550872c8e477e1e.html
上一篇:电力系统中整流器的应用与重要性电力系统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