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系统(Unmanned system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
无人系统以其高度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极大地提升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随着无人系统的深入应用,工控安全(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Security)问题也逐渐凸显,无人系统的安全防护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无人系统与工控安全的技术融合以及安全防护策略。
无人系统主要由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潜器等构成,通过先进的传感器、通信技术和控制算法实现自主或遥控操作。
无人系统在军事侦察、民用领域的物流配送、农业植保、环境监测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尤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无人系统正逐步取代人工完成复杂、危险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工控系统是指工业自动化设备及其控制系统,包括各种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监控系统等。
随着无人系统的融入,工控系统面临的安全挑战日益严峻。
主要挑战包括:
1. 网络安全风险:无人系统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指令控制,网络攻击者可能利用漏洞入侵系统,导致生产中断、数据泄露等风险。
2. 设备安全风险:无人系统中的设备可能存在安全漏洞,被恶意攻击者利用进行破坏活动。
3. 控制系统安全:无人系统的控制系统可能受到干扰或破坏,导致系统失控,造成安全事故。
4. 数据安全:无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涉及企业核心信息和商业秘密,数据泄露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为了应对工控安全挑战,实现无人系统与工控安全的技术融合至关重要。技术融合的主要方向包括:
1.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确保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设备安全技术:对无人系统中的设备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及时修复安全漏洞,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3. 控制系统安全增强:采用冗余设计、故障自恢复等技术手段,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4. 数据安全防护: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审计追踪等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1.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无人系统的安全管理规范,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职责,确保系统的安全运维。
2. 加强人员培训:对操作和维护无人系统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对无人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
4. 采用多层次安全防护策略:结合物理层、网络层、应用层等多个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5. 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无人系统与工控安全的技术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和安全管理,实现无人系统与工控安全的有效融合,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针对无人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场景,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策略,确保无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金山网盾只是个上网安全防护软件,用来保护上网安全,抵制挂马、欺诈、钓鱼网站。 杀毒软件是查杀系统病毒,保护系统安全,两者性质不同,可以同时使用。
软件工程专业属于相关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 主修大数据技术导论、数据采集与处理实践(Python)、Web前/后端开发、统计与数据分析、机器学习、高级数据库系统、数据可视化、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 媒体大数据案例分析、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等课程,以及大数据方向系列实验,并完成程序设计、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大数据综合应用实践、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多种实践环节。 扩展资料就业岗位1、Java方向:JAVA初级程序员、JAVA计算程序员 、 JAVA工程师 、J2EE系统工程师等。 2、方向: 程序员网站开发工程师 工程师等。 3、其它方向: 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 、网页制作和客户端脚本程序编写人员 、初级数据库管理和维护人员 、数据库开发工程师 、系统分析设计工程 、软件项目配置管理员 、文档编写工程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错误,正确的是一类手持电动工具比二类手持电动工具安全可靠。 一类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与已安装的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线连接起来,以这样的方法来使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在基本绝缘损坏的事故中不成为带电体。 使用场所空气湿度小于75%的一般场所可选用I类或II类手持式电动工具,其金属外壳与PE线的连接点不得少于2个;除塑料外壳II类工具外,相关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其负荷线插头应具备专用的保护触头。 所用插座和和插头在结构上应保持一致,避免导电触头和保护触头混用。 在潮湿场所或在金属构架上进行作业,应选用II类或由安全隔离变压器供电的III类工具。
将电抗器与电容器串联构成去谐系统可以避免这些谐振现象。 去谐系统的自振频率 介于最低的谐波频率和基波频率之间,对于高于去谐系统自振频率的谐波而言,去谐系统表现为感性,避免了谐振;对于50Hz的基波频率而言,它呈容性,因而无功功率可以得到补偿。 此串联电抗器不但能抑制合闸时的瞬时涌流,而且可抑制、吸收谐波电流,具有滤波作用,大大提高了电网的运行安全性。 然而,串抗与电容器不能随意组合,若不考虑电容装置接入处电网的实际情况,采用“一刀切”的配置方式(如电容器一律配用电抗率为5%~6%的串抗),往往适得其反,招致某次谐波的严重放大甚至发生谐振,危及装置与系统的安全。 由于电力谐波存在的普遍性,复杂性和随机性,以及电容装置所在电网结构与特性的差异,使得电容装置的谐波响应及其串抗电抗率的选择成为疑难的问题,也是人们着力研究的课题。 电容器组投入串抗后改变了电路的特性,串抗既有其抑制涌流和谐波的优点,又有其额外增加的电能损耗和建设投资与运行费用的缺点。 所以对于新扩建的电容装置,或者已经投运的电容装置中的串抗选用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现有的成果尚不足为电容装置工程设计中串抗的选用作出量化的规定,但是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实际运行经验的积累,业已提出许多为人共识的见解,或行之有效的措施,或可供借鉴的教训。 下面总结电容器串联电抗器时,电抗率选择的一般规律。 1.电网谐波中以3次为主根据《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当电网谐波以3次及以上为主时,一般为12%;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4.5%~6%与12%两种电抗器: (1)3次谐波含量较小,可选择0.5%~1%的串联电抗器,但应验算电容器投入后3次谐波放大量是否超过或接近限值,并有一定裕度。 (2)3次谐波含量较大,已经超过或接近限值,可以选用12%或4.5%~6%串联电抗器混合装设。 2. 电网谐波中以3、5次为主 (1)3次谐波含量较小,5次谐波含量较大,选择4.5%~6%的串联电抗器,尽量不使用0.1%~1%的串联电抗器; (2)3次谐波含量略大,5次谐波含量较小,选择0.1%~1%的串联电抗器,但应验算电容器投入后3次谐波放大是否超过或接近限值,并有一定裕度。 3. 电网谐波以5次及以上为主 (1)5次谐波含量较小,应选择4.5%~6%的串联电抗器; (2)5次谐波含量较大,应选择4.5%的串联电抗器。 对于采用0.1%~1%的串两电抗器,要防止对5次、7次谐波的严重放大伙谐振。 对于采用4.5%~6%的串联电抗器,要防止怼次谐波的严重放大或谐振。 当系统中无谐波源时,为防止电容器组投切时产生的过电压和对电容器组正常运行时的静态过电压、无功过补时电容器端的电压升高的情况分析计算,可选用0.5%~1%的电抗器。 根据以上的选择原则,对无功补偿装置中的串联电抗器有以下建议: (1)新建变电所的电容器装置中串联电抗器的选择必须慎重,不能与电容器任意组合,必须考虑电容器装置接入处的谐波背景。 (2)对于已经投运的电容器装置,其串联电抗器选择是否合理须进一步验算,并组织现场实测,了解电网谐波背景的变化。 对于电抗率选择合理的电容器装置不得随意增大或减小电容器组的容量。 (3)电容器组容量变化很大时,可选用于电容器同步调整分接头的电抗器或选择电抗器混合装设。 通过对电容器组正常运行时的静态过电压情况和无功过补时电容器端的电压升高的分析计算,选用0.5%~1%的w电抗器,防止电容器组投切时产生的过电压。
标签: 无人系统与工程、 无人系统与工控安全、 技术融合与安全防护策略、本文地址: https://www.vjfw.com/article/7e403ce6b07b250b9b3b.html
上一篇:探讨无人系统在提升工控安全中的作用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