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在工控系统中的应用与挑战 (信息安全在工业数据采集中的应用的方法)

文章编号:5018 更新时间:2025-07-05 分类:技术教程 阅读次数:

资讯内容

信息安全在工控系统中的应用与挑战:以工业数据采集为例 信息安全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的方法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工控)系统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信息安全问题在工控系统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工业数据采集环节,信息安全直接关系到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而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探讨信息安全在工控系统中的应用与挑战,以及其在工业数据采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二、信息安全在工控系统中的应用

1.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在工控系统中,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是信息安全的核心应用之一。 信息安全在工控系统中的应用与挑战
通过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操作系统。
采用强密码策略、多因素认证等手段,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非法操作。
同时,通过访问控制策略,对用户的操作权限进行精细划分,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加密通信与数据传输安全

在工控系统中,通信和数据传输的安全至关重要。
采用加密通信协议,如TLS、DTLS等,可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通过数字签名技术,可以验证数据的来源和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或伪造。

3. 入侵检测与防护

入侵检测与防护是维护工控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时监控系统的网络流量和事件日志,可以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的安全威胁。
一旦检测到入侵行为,系统应立即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御和处置。

三、信息安全在工控系统中的挑战

1. 系统复杂性与多样性

工控系统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异构性等特点,这使得信息安全的实施面临诸多挑战。
不同的设备和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操作系统,这给统一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困难。
因此,需要制定全面的安全策略,针对不同设备和系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

2. 网络安全威胁的演变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威胁也在不断变化和演变。
新的攻击手段、病毒和恶意软件层出不穷,给工控系统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需要密切关注网络安全动态,及时更新安全策略,提高系统的防御能力。

3. 跨地域管理的挑战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跨地域的远程管理和监控已成为常态。
跨地域管理也带来了信息安全的风险和挑战。
如何确保远程访问的安全性、如何防止数据泄露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远程访问控制技术和加密技术,确保跨地域管理的安全性。

四、信息安全在工业数据采集中的应用方法

1. 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身份认证与授权管理

在工业数据采集过程中,应实施严格的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
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和设备才能访问和采集数据。
同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泄露或篡改。

2. 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与完整性保护

采用加密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同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完整性校验,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未被篡改或损坏。

3. 数据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控制与管理

在数据存储过程中,应采用安全的数据存储技术和设备,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同时,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应对可能的数据丢失或损坏情况。
还应定期对数据进行审计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

五、结论与展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将越来越普及信息安全问题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继续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工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工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目录导航:

信息安全在工控系统中的应用与挑战
  • 什么是注册表的主键、子键、键值?
  • 装系统中的后门是什么?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有利和有害的?如何弄?
  • 电脑中BIOS里的各句英文各是什么意思?
  • 缓冲区溢出攻击原理是?

什么是注册表的主键、子键、键值?

注册表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其中存储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各种配置数据。 注册表直接控制着windowS系统的启动、硬件驱动程序的加载以及一些Windows应用程序的运行,从而在整个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 用户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调整软件的运行性能、检测和恢复系统错误、定制个性化的桌面等。 通过注册表编辑器可以查看注册表的结构。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的方法如下。 单击“开始”-“运行”命令,在弹出的“运行”对话框中输入“regedit”命令,点击“确定”或回车即可打开注册表注册表逻辑结构中的基本单位有根键、主键、子键和键值数据项。 所有的数据都是通过一种树状结构,以键和子键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类似于资源管理器中的目录结构。 注册表编辑器中最底层的为根键,每个根键下有若干个主键,每个主键下又可以有若干子键,子键下又可以有下级子键或键值数据项。 根键:注册表中最底层的键,类似于磁盘上的根目录,通过“HKEY_”来表示。 主键:主键是根键的下级支配单元,以子目录的形式而存在,负责组织系统对注册表中数据的访问。 子键:子键位于主键下,也可以嵌套于其他子键中。 在注册表的六大根键中,有若干子键,而每个子键中又可以嵌套成千上万的子键。 键值数据项:键值数据项简称为键值项,在每个根键和子键下可以有若干键值项。 键值项由键值名、键值类型和键值数据三部分组成。

装系统中的后门是什么?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有利和有害的?如何弄?

传统的后门是软件设计者故意留下来方便管理的一个BUG。 现在的后门指的是远程控制类的木马等程序。 例如灰鸽子就是一个后门。 楼主可明白?

电脑中BIOS里的各句英文各是什么意思?

Time/SystemTime时间/系统时间Date/SystemDate日期/系统日期Level2Cache二级缓存SystemMemory系统内存VideoController视频控制器Panel无效液晶屏型号AudioController音频控制器ModemController调制解调器(Modem)PrimaryHardDrive主硬盘ModularBay模块托架ServiceTag服务标签AssetTag资产标签BIOSVersionBIOS版本BootOrder/BootSequence启动顺序(系统搜索操作系统文件的顺序)DisketteDrive软盘驱动器InternalHDD内置硬盘驱动器Floppydevice软驱设备Hard-DiskDrive硬盘驱动器UNBStorageDeviceUNB存储设备CD/DVD/CD-RWDrive光驱CD-ROMdevice光驱ModularBayHDD模块化硬盘驱动器CardbusNICCardbus总线网卡OnboardNIC板载网卡BootPOST进行开机自检时(POST)硬件检查的水平:设置为MINIMAL(默认设置)则开机自检仅在BIOS升级,内存模块更改或前一次开机自检未完成的情况下才进行检查。 设置为THOROUGH则开机自检时执行全套硬件检查。 ConfigWarnings警告设置:该选项用来设置在系统使用较低电压的电源适配器或其他不支持的配置时是否报警,设置为DISABLED禁用报警,设置为ENABLED启用报警InternalModem内置调制解调器:使用该选项可启用或禁用内置Modem。 禁用(disabled)后Modem在操作系统中不可见。 LANController网络控制器:使用该选项可启用或禁用PCI以太网控制器。 禁用后该设备在操作系统中不可见。 PXEBISPolicy/PXEBISDefaultPolicyPXEBIS策略:该选项控制系统在没有认证时如何处理(启动整体服务BootIntegrityServices(BIS))授权请求。 系统可以接受或拒绝BIS请求。 设置为Reset时,在下次启动计算机时BIS将重新初始化并设置为Deny。 OnboardBluetooth板载蓝牙设备MiniPCIDeviceMiniPCI设备MiniPCIStatusMiniPCI设备状态:在安装MiniPCI设备时可以使用该选项启用或禁用板载PCI设备WirelessControl无线控制:使用该选项可以设置MiniPCI和蓝牙无线设备的控制方式。 设置为Application时无线设备可以通过Quickset等应用程序启用或禁用,热键不可用。 设置为/Application时无线设备可以通过Quickset等应用程序或热键启用或禁用。 设置为AlwaysOff时无线设备被禁用,并且不能在操作系统中启用。 Wireless无线设备:使用该选项启用或禁用无线设备。 该设置可以在操作系统中通过Quickset或热键更改。 该设置是否可用取决于WirelessControl的设置。 SerialPort串口:该选项可以通过重新分配端口地址或禁用端口来避免设备资源冲突。 InfraredDataPort红外数据端口。 使用该设置可以通过重新分配端口地址或禁用端口来避免设备资源冲突。 ParallelMode并口模式。 控制计算机并口工作方式为NORMAL(AT兼容)(普通标准并行口)、BI-DIRECTIONAL(PS/2兼容)(双向模式,允许主机和外设双向通讯)还是ECP(ExtendedCapabilitiesPorts,扩展功能端口)(默认)。 NumLock数码锁定。 设置在系统启动时数码灯(NumLockLED)是否点亮。 设为DISABLE则数码灯保持灭,设为ENABLE则在系统启动时点亮数码灯。 KeyboardNumLock键盘数码锁:该选项用来设置在系统启动时是否提示键盘相关的错误信息。 EnableKeypad启用小键盘:设置为BYNUMLOCK在NumLock灯亮并且没有接外接键盘时启用数字小键盘。 设置为OnlyByKey在NumLock灯亮时保持embedded键区为禁用状态。 ExternalHotKey外部热键:该设置可以在外接PS/2键盘上按照与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的键的相同的方式使用键。 如果您使用ACPI操作系统鏦in2000或WinXP,则UNB键盘不能使用键。 仅在纯DOS模式下UNB键盘才可以使用键。 设置为SCROLLLOCK(默认选项)启用该功能,设置为NOTINSTALLED禁用该功能。 UNBEmulationUNB仿真:使用该选项可以在不直接支持UNB的操作系统中使用UNB键盘、UNB鼠标及UNB软驱。 该设置在BIOS启动过程中自动启用。 启用该功能后,控制转移到操作系统时仿真继续有效。 禁用该功能后在控制转移到操作系统时仿真关闭。 PointingDevice指针设备:设置为SERIALMOUSE时外接串口鼠标启用并集成触摸板被禁用。 设置为PS/2MOUSE时,若外接PS/2鼠标,则禁用集成触摸板。 设置为TOUCHPAD-PS/2MOUSE(默认设置)时,若外接PS/2鼠标,可以在鼠标与触摸板间切换。 更改在计算机重新启动后生效。 VideoExpansion视频扩展:使用该选项可以启用或禁用视频扩展,将较低的分辨率调整为较高的、正常的LCD分辨率。 Battery电池BatteryStatus电池状态PowerManagement电源管理SuspendMode挂起模式ACPowerRecovery交流电源恢复:该选项可以在交流电源适配器重新插回系统时电脑的相应反映。 LowPowerMode低电量模式:该选项用来设置系统休眠或关闭时所用电量。 Brightness亮度:该选项可以设置计算机启动时显示器的亮度。 计算机工作在电源供电状态下时默认设置为一半。 计算机工作在交流电源适配器供电状态下时默认设置为最大。 WakeupOnLAN网络唤醒:该选项设置允许在网络信号接入时将电脑从休眠状态唤醒。 该设置对待机状态(Standbystate)无效。 只能在操作系统中唤醒待机状态。 该设置仅在接有交流电源适配器时有效。 AutoOnMod自动开机模式:注意若交流电源适配器没有接好,该设置将无法生效。 该选项可设置计算机自动开机时间,可以设置将计算机每天自动开机或仅在工作日自动开机。 设置在计算机重新启动后生效。 AutoOnTime自动开机时间:该选项可设置系统自动开机的时间,时间格式为24小时制。 键入数值或使用左、右箭头键设定数值。 设置在计算机重新启动后生效。 DockConfiguration坞站配置DockingStatus坞站状态UniversalConnect通用接口:若所用操作系统为WinNT4.0或更早版本,该设置无效。 如果经常使用不止一个戴尔坞站设备,并且希望最小化接入坞站时的初始时间,设置为ENABLED(默认设置)。 如果希望操作系统对计算机连接的每个新的坞站设备都生成新的系统设置文件,设置为DISABLED。 SystemSecurity系统安全PrimaryPassword主密码AdminPassword管理密码Hard-diskdrivepassword(s)硬盘驱动器密码PasswordStatus密码状态:该选项用来在Setup密码启用时锁定系统密码。 将该选项设置为Locked并启用Setup密码以放置系统密码被更改。 该选项还可以用来放置在系统启动时密码被用户禁用。 SystemPassword系统密码SetupPasswordSetup密码PostHotkeys自检热键:该选项用来指定在开机自检(POST)时屏幕上显示的热键(F2或F12)。 ChassisIntrusion机箱防盗:该选项用来启用或禁用机箱防盗检测特征。 设置为Enable-Silent时,启动时若检测到底盘入侵,不发送警告信息。 该选项启用并且机箱盖板打开时,该域将显示DETECTED。 DriveConfiguration驱动器设置DisketteDriveA:磁盘驱动器A:如果系统中装有软驱,使用该选项可启用或禁用软盘驱动器PrimaryMasterDrive第一主驱动器PrimarySlaveDrive第一从驱动器SecondaryMasterDrive第二主驱动器SecondarySlaveDrive第二从驱动器IDEDriveUDMA支持UDMA的IDE驱动器:使用该选项可以启用或禁用通过内部IDE硬盘接口的DMA传输。 Hard-DiskdriveSequence硬盘驱动器顺序SystemBIOSbootdevices系统BIOS启动顺序UNBdeviceUNB设备MemoryInformation内存信息InstalledSystemMemory系统内存:该选项显示系统中所装内存的大小及型号SystemMemorySpeed内存速率:该选项显示所装内存的速率SystemMemoryChannelMode内存信道模式:该选项显示内存槽设置。 AGPApertureAGP区域内存容量:该选项指定了分配给视频适配器的内存值。 某些视频适配器可能要求多于默认值的内存量。 CPUinformationCPU信息CPUSpeedCPU速率:该选项显示启动后中央处理器的运行速率BusSpeed总线速率:显示处理器总线速率Processor0ID处理器ID:显示处理器所属种类及模型号ClockSpeed时钟频率CacheSize缓存值:显示处理器的二级缓存值IntegratedDevices集成设备[周边整合设备]USBcontrollerUSB控制器USBDeviceLegacySupportUSB设备界面支持如果你需要在操作系统中使用USB界面上的设备,就要打开这个。 HDAudioControllerHD音频控制器AC97AudioAC97的音频控制器注意,如果你要有外置声卡并想关闭集成声卡,就在这里设定为Disable就行的了比较重要的几个BIOS选项: PC Health Status PC健康状态 可以在这里查看CPU及各配件的温度,风扇的转速及电源的输入 Load Fail-Safe Defaults 加载BIOS默认安全选项 如果机子出现什么问题,或超频失败,建议加载这个选项进行测试 Load Optimized Defaults 加载默认优化设置 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加载这个,就可以让系统运行于优化的状态下了。 Advanced BIOS Features 高级BIOS特性 进入这个选项,找到设备启动项,进行设置,可以改变系统引导的设备

缓冲区溢出攻击原理是?

如果把一加仑的水注入容量为一品脱的容量中,水会四处冒出,这时你就会充分理解溢出的含义。 同样的道理,在计算机内部,如果你向一个容量有限的内存空间里存储过量数据,这时数据也会溢出存储空间。 输入数据通常被存放在一个临时空间内,这个临时存放空间被称为缓冲区,缓冲区的长度事先已经被程序或者*作系统定义好了。 何为缓冲区溢出缓冲区溢出是指当计算机程序向缓冲区内填充的数据位数超过了缓冲区本身的容量。 溢出的数据覆盖在合法数据上。 理想情况是,程序检查数据长度并且不允许输入超过缓冲区长度的字符串。 但是绝大多数程序都会假设数据长度总是与所分配的存储空间相匹配,这就为缓冲区溢出埋下隐患。 *作系统所使用的缓冲区又被称为堆栈,在各个*作进程之间,指令被临时存储在堆栈当中,堆栈也会出现缓冲区溢出。 当一个超长的数据进入到缓冲区时,超出部分就会被写入其他缓冲区,其他缓冲区存放的可能是数据、下一条指令的指针,或者是其他程序的输出内容,这些内容都被覆盖或者破坏掉。 可见一小部分数据或者一套指令的溢出就可能导致一个程序或者*作系统崩溃。 溢出根源在于编程缓冲区溢出是由编程错误引起的。 如果缓冲区被写满,而程序没有去检查缓冲区边界,也没有停止接收数据,这时缓冲区溢出就会发生。 缓冲区边界检查被认为是不会有收益的管理支出,计算机资源不够或者内存不足是编程者不编写缓冲区边界检查语句的理由,然而摩尔定律已经使这一理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但是多数用户仍然在主要应用中运行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的程序代码。 缓冲区溢出之所以泛滥,是由于开放源代码程序的本质决定的。 一些编程语言对于缓冲区溢出是具有免疫力的,例如Perl能够自动调节字节排列的大小,Ada95能够检查和阻止缓冲区溢出。 但是被广泛使用的C语言却没有建立检测机制。 标准C语言具有许多复制和添加字符串的函数,这使得标准C语言很难进行边界检查。 C++略微好一些,但是仍然存在缓冲区溢出。 一般情况下,覆盖其他数据区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最多造成应用程序错误,但是,如果输入的数据是经过“黑客”或者病毒精心设计的,覆盖缓冲区的数据恰恰是“黑客”或者病毒的入侵程序代码,一旦多余字节被编译执行,“黑客”或者病毒就有可能为所欲为,获取系统的控制权。 溢出导致“黑客”病毒横行缓冲区溢出是病毒编写者和特洛伊木马编写者偏爱使用的一种攻击方法。 攻击者或者病毒善于在系统当中发现容易产生缓冲区溢出之处,运行特别程序,获得优先级,指示计算机破坏文件,改变数据,泄露敏感信息,产生后门访问点,感染或者攻击其他计算机。 2000年7月,微软Outlook以及Outlook Express被发现存在漏洞能够使攻击者仅通过发送邮件就能危及目标主机安全,只要邮件头部程序被运行,就会产生缓冲区溢出,并且触发恶意代码。 2001年8月,“红色代码”利用微软IIS漏洞产生缓冲区存溢出,成为攻击企业网络的“罪魁祸首”。 2003年1月,Slammer蠕虫利用微软SQL漏洞产生缓冲区溢出对全球互联网产生冲击。 而在近几天,一种名为“冲击波”的蠕虫病毒利用微软RPC远程调用存在的缓冲区漏洞对Windows 2000/XP、Windows Server 2003进行攻击,波及全球网络系统。 据CERT安全小组称,*作系统中超过50%的安全漏洞都是由内存溢出引起的,其中大多数与微软技术有关,这些与内存溢出相关的安全漏洞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蠕虫病毒所利用。 缓冲区溢出是目前导致“黑客”型病毒横行的主要原因。 从红色代码到Slammer,再到日前爆发的“冲击波”,都是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的典型。 缓冲区溢出是一个编程问题,防止利用缓冲区溢出发起的攻击,关键在于程序开发者在开发程序时仔细检查溢出情况,不允许数据溢出缓冲区。 此外,用户需要经常登录*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提供商的网站,跟踪公布的系统漏洞,及时下载补丁程序,弥补系统漏洞。

标签: 信息安全在工控系统中的应用与挑战信息安全在工业数据采集中的应用的方法

本文地址: https://www.vjfw.com/article/55ba267e2788449c7fa5.html

上一篇:工业自动化与网络安全的紧密关联工业自动化...
下一篇:如何保障工控系统的网络安全工控系统的主要...

发表评论